00後職校畢業生:提高技術精度沒有捷徑

馮寧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

“何爲英雄?——風檣動,龜蛇靜。”1月28日,在2025年央視春晚武漢分會場,上百位“平民英雄”詩歌對答。

黃鶴樓前,戴着厚鏡片、身着中山裝的曹博站在第二排“C”位,他是這羣人中唯一的00後代表。

2024年9月,在法國里昂舉辦的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曾爲職校生的曹博摘得電子技術項目金牌,成爲世界冠軍。今年1月10日,武漢市儀表電子學校23歲的青年教師曹博收到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頒發的“記大功”證書。領完證書後,他馬不停蹄趕回實驗室爲學生解答技術難題,直至黃昏才離開。

曹博在武漢市儀表電子學校電子信息與技術專業學習期間,參加了幾次省、市級比賽,雖然成績並不理想,但他越挫越勇。

2020年,18歲的曹博闖入世界技能大賽全國賽,獲得第四名的成績,然而在次年的國家集訓隊選拔賽上卻因失誤慘遭淘汰。之後,在教練周仕林的鼓勵下,做足準備的曹博在衝刺中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闖入國家集訓隊。2024年,他以教師身份參加選拔賽,拿到了世界技能大賽入場券。

電子技術項目的角逐,要求選手在17小時內限時完成電路設計、嵌入式編程及智能設備調試三大環節。備賽一年信心滿滿的曹博沒想到首輪就遭遇了“滑鐵盧”,倒計時結束,壓控振盪器設計沒能完成。

“保持冷靜,這不算失敗,只是後續環節必須零失誤。”曹博迅速調整心態,憑紮實的知識儲備和熟練的操作高分拿下編程與電子指南針設計兩項比賽,最終以727分的成績在18名選手中排名第一。

曹博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上領獎臺時,他手心的汗浸溼了國旗。但面對鏡頭,這個小夥子展示在全世界面前的是聲音沉着,目光堅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站在領獎臺上的曹博用行動證明,任何一個行業的榮譽感都是靠努力和汗水拼來的。從無名小卒到世界技能大賽冠軍,曹博從未停止奔跑。

“小時候他就是個拆家能手,但每次還都能修好,讓人沒法批評他。”曹博的母親回憶,“有一次家裡電視機壞了,我們本想送去維修,沒想到曹博放學回來,鼓搗了一會兒,就給修好了。”在家人的記憶裡,曹博對電子器械製作和設計的天賦很早就已顯現。

2017年,15歲的曹博拿着自己組裝的電池測評儀器,在中考分流的十字路口,和家人商議想要報考中職學校。

曹博的中考分數過了普高線卻想去讀中職,開始母親很不解。“他從小就是個有主見的孩子,很少意氣用事,一直都有自己的目標。”曹博的母親告訴記者,看到家裡壘起5層高的工具箱,想起他房間裡滿滿當當的“實驗品”,母親決定相信兒子的選擇。最終,曹博以班級最高分考入武漢市儀表電子學校。

入校後,曹博堅持教室實驗室兩點一線,加入集訓隊後,上午學理論,下午練技能,晚上總結經驗。除了吃飯睡覺,他幾乎將所有時間都用於專業學習。“每學到一個新知識,練習一個新技巧,我都激動得睡不着。”曹博說。

今年寒假,曹博從選手轉作教練,“成爲競賽教練不是終點,是新起點,專注教學、鑽研技能是我面前最重要的事”。如今,他一邊準備通識課程,提升教學能力,一邊將自己的參賽經驗傳授給學生。

曹博常說,付出與收穫是成正比的,提高技術精度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在學生眼中,曹博嚴厲又細緻,學生們訓練到幾點,他就陪到幾點。

“長期以來,很多人將上普高讀大學視爲唯一的成才路徑,中職教育常被貶爲‘次等選擇’。曹博突破傳統思維束縛,基於興趣與特長主動選擇中職教育,是因爲他有清晰的自我認知與突破陳規的勇氣。”周仕林認爲,對於這樣有興趣有天賦的學生,中職教育提供的專業技能平臺能讓他們在實踐中持續精進技術,並通過真實的工作場景激發其對職業的熱愛。

“大家在不同賽道都可以收穫精彩的人生,而出彩靠的是勞動和創造。人生處處是機會,什麼時候努力都不晚。”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李述永曾這樣說,“我們要爲技能人才的成長營造良好氛圍,也希望未來有更多技能人才涌現。”

世界大賽中突出成績讓廣東某高校向曹博拋來了“給編制、定級副教授”的橄欖枝,但曹博沒有考慮。“更多人成功,更多人留下,才能告訴更多人,職校生也能拿金牌。”他說,“我想帶出更多冠軍,不僅要證明‘我’可以,還要證明‘我們’可以。”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