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境內資產如何配?政策接續出臺穩定預期,資產配置可保持動態再平衡

近期境內外經濟金融熱點事件頻出,全球大類資產漲跌不一。國內市場方面,一攬子金融增量政策落地後,市場信心呈現企穩回升態勢。A股扭轉了前期極度悲觀的預期,市場活躍度明顯上升。在穩增長政策加力、市場風險偏好邊際回升的情況下,債市多空因素交織,波動幅度有所增大。2024即將過去,2025境內資產配置如何展望?

回顧:A股“絕地反擊”,債市反覆走強

2024年上半年,國內股市表現整體偏弱,和海外股市走勢出現較大分化,也創下中外股市漲跌幅差值的歷史紀錄。A股儘管一季度實現過“V”型反轉,但二季度衝高回落,市場預期持續低迷。

三季度末,隨着“9.24”政策大禮包和“9.26”重要會議的召開,市場悲觀預期徹底扭轉,權益市場再次迎來“V”型反轉,國內股市主要股指全部實現由跌轉漲。創業板、科創板的表現優於主板市場。同時,港股市場的走勢和A股的同步性在提高。

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投資策略團隊主管林永康回顧,三季度港股率先開始反彈,南下資金繼續加倉港股,尤其美聯儲降息之後,香港隨之降息,港股對利率的彈性較大,疊加外資再平衡迴流港股市場,港股成爲三季度全球股市中表現最好的市場。四季度到現在,市場進入到震盪整固的階段。

相較而言,2024年國內債市“體驗感”相對較好,尤其上半年債券收益率下行趨勢順暢。中國銀行江西省分行投資類產品團隊主管萬潔認爲,回顧來看,年內債市反覆走強,而且與往年債牛有比較大差異的是,長端和超長端品種受到的關注明顯增加。

“整體看,今年債市能夠在高位延續上漲,首先是因爲國內經濟修復仍在進行中,社會需求整體不足,通脹低位運行,基本面對債市較爲友好;其次則是資金面寬鬆預期較強;第三,投資者風險偏好弱,在‘資產荒’格局未得到明顯改善背景下,理財、保險等配債需求穩中有升。多重利好下,國內債市顯示出牛頂的韌勁。”萬潔表示。

變化:增量政策落地下信心企穩

在美聯儲9月18日降息落地後,我國金融監管部門也陸續釋放一系列重磅政策。特別是資本市場政策方面,創設“證券、基金與保險公司互換便利”“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兩項結構性工具。

林永康認爲,相關政策的推出表明中國貨幣政策和金融治理的框架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一系列的措施推出以後,一舉扭轉了前期極度悲觀的預期,市場應聲而漲。交投活躍,市場成交量顯著放大。特別是10月8日,市場成交3.48萬億。雖然之後成交量有所回落,但市場活躍度明顯上升。”林永康表示。

林永康認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看好四方面的投資機會。首先是政策支持的行業,特別是對於科技創新、綠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第二個是低估值板塊,隨着市場情緒的改善和政策的支持,這些低估值股票可能會迎來價值重估的機會。第三個是高股息板塊,政策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這將會增加市場的穩定性,併爲股市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特別是對於分紅穩定、業績良好的藍籌股形成利好。第四個是科技創新板塊。

但投資者在捕捉機會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潛在風險。“我覺得首先是市場波動性增加,雖然政策支持帶來了正面影響,但市場的快速上漲可能會增加未來的波動性,特別是在短期內漲幅過快的情況下,市場可能會出現回調。第二個是政策執行落地的進度,以及效果,可能也會影響市場的預期和投資者的信心。”林永康表示。

在債市方面,萬潔談到,進入四季度,在貨幣政策包的基礎上,財政政策接力,地產和地方債政策陸續出臺,表明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穩增長訴求更強。同時在逆週期調節上,政策間的協同性也在增強,近期財政部與央行就國債買賣建立了聯合工作組,爲後續宏觀政策同向發力奠定了基礎,對於穩定市場預期平抑市場波動都起到了正向的作用。

“對於債市而言,穩增長政策加力,市場風險偏好邊際回升,相對前期比較極致的順風環境,多空因素交織,會帶來一些投資擾動,債市波動幅度有所增大,但從債券投資的角度而言,也無需過度擔心,從資金面和基本面來看,債市韌性較強,後續的市場演繹仍需要觀察政策的效果。”萬潔表示。

展望:保持戰術層面上的靈活性

在政策不斷加力的背景下,該如何展望2025年的市場機遇,投資者應當如何做好資產配置?

“我個人傾向於認爲接下來A股市場有望在政策加力、經濟基本面轉好的背景下,迎來政策效果顯現和情緒提升後的‘戴維斯雙擊’。”林永康表示。

林永康具體給出了五點理由。首先,是經濟刺激政策還會陸續出臺,財政加力穩增長也是值得期待。第二個是在刺激政策發力之後,可以預見四季度經濟止跌企穩並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大概率事件。第三個是經濟企穩回升也將帶來上市公司的盈利的回升,形成戴維斯雙擊。第四個是從全球維度來看,中國資產明顯被低估,隨着全球資金的再平衡需要,外資迴流A股是大勢所趨。第五個是國內投資者儲蓄搬家進入股市也“方興未艾”。

林永康建議,投資者應當逐步從熊市思維中走出來,樹立牛市思維。對於在資產配置中權益配比較低的投資者應當基於長期投資考量和資產配置原則逢低逐步提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並且儘可能減少波段操作,以持有爲主。相對保守的投資者也可以嘗試可轉債和“固收+”產品,循序漸進。在市場震盪期間指數增強和量化產品更有性價比,投資者可以結合具體情況分批、分散配置。

具體在建立大類資產配置體系方面,林永康建議投資者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投資來平滑單一資產帶來的風險。其次,投資者可以保持戰術層面上的靈活性,關注基本面和各類資產的表現,並根據市場變化階段性地進行戰術調整和資產的動態再平衡。

在債券方面,萬潔表示,從生息的資產特性和牛長熊短的歷史表現看,債券更適合作爲大類資產配置框架下長期的一個標配,可以根據市場的不同,對債券資產投資的比例和品種有所區分。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作出決策需自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