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有望顯著拉動全年社零增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周頔 北京報道
我國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正在不斷落地。
此前,爲了推動高質量耐用消費品更多進入居民生活,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大幅提高國民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2024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2024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統籌安排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此後,消費品以舊換新進入增長快車道。
2025年1月1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李剛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介紹道,據初步統計,2024年,全國汽車以舊換新超過了680萬輛,超3600萬名消費者購買8大類家電以舊換新產品超過5600萬臺,家裝廚衛“煥新”補貼產品約6000萬件,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超過138萬輛。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超過1.3萬億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二級研究員王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以舊換新是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重要選擇。當前,消費需求是我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壓艙石。2024年國家安排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汽車、家電、家裝等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對提振消費市場和提升居民信心都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作用。
以舊換新“加力擴圍”
2025年1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與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此後的1月15日,商務部也相繼推出了家電以舊換新和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實施細則。
政策提出,要擴大汽車報廢更新支持範圍,將微波爐、淨水器、洗碗機、電飯煲等4類家電產品納入補貼範圍。
王微分析認爲,作爲大宗消費,穩定家電消費對於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和導向作用。
“以舊換新是促進供給側結構調整創新的重要引導。我國是家電大國,家電行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當前全球家電行業加快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王微指出,加快推動以舊換新,促進家電消費提質升級,可以有效發揮消費引導供給,通過供給促進新需求的良性循環,達到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和推動有效益的投資,更好促進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發展目標。
此外,2025年以舊換新政策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手機等數碼產品的購新補貼。
政策提出,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3類數碼產品(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6000元),可享受購新補貼。每人每類可補貼1件,每件補貼比例爲減去生產、流通環節及移動運營商所有優惠後最終銷售價格的15%,每件最高不超過500元。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分析認爲,購新補貼與以舊換新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不用考慮回收問題,其補貼力度比以舊換新更大,實施更簡單,消費者得到的實惠也更直接。
對於6000元的價格約束,盤和林分析認爲是爲了區分人羣:“消費者分爲價格敏感和價格不敏感人羣,不敏感的人羣,上萬摺疊屏也是照買不誤,敏感人羣,才最希望500塊的優惠,所以,針對價格敏感人羣的優惠政策是最有效的,最容易見效的。”
或拉動全年社零增速1.7個百分點
以舊換新政策對消費的提振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北京市民趙軍(化名)在2024年“雙11”期間通過以舊換新購置了一臺新冰箱,她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京通”小程序申領補貼資格碼後,所購買的品牌冰箱有了600元的優惠。此外,在電商平臺購買新產品時,也可選擇一鍵下單“以舊換新”的選項,送貨人員在送到新冰箱的同時也會回收舊冰箱,並給予了60元冰箱回收費用。
而廣東佛山市民彭浩(化名)則在2024年通過汽車報廢更新後購置新能源車獲得了2萬元補貼。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公佈後,正規報廢網點的價格吸引力開始高於非正規拆解點,他於2024年5月11日提交的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在不久後收到了1萬元補貼,8月份補貼標準提高後不久,他又收到了差額補齊的1萬元,完整享受了報廢更新新能源汽車的2萬元補貼。
王微指出,隨着相關政策力度的加大,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政策效果或將會繼續放大,因爲去年消費品以舊換新真正發力的時間段是在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出以後,當前政策知曉度和覆蓋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居民也還有很大消費潛力可以釋放。
談及對於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政策建議,王微表示,首先要加大今年以舊換新補貼的宣傳力度,擴大政策覆蓋面和知曉度;其次要創造多元化消費場景,給予消費者便利去獲得和使用補貼;再者要降低企業參與門檻,讓更多企業參與進來;最後還要簡化補貼流程,提高消費品以舊換新全過程的便利性。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迪表示,總體來看,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在2024年基礎上對家電、汽車適用範圍進一步擴大,同時新增了市場規模較大的消費電子領域,且相較於2024年補貼政策主要集中在四季度,2025年財政補貼大概率貫穿全年。根據2024年補貼政策評估效果,財政補貼乘數在1.9左右,即財政支出1元帶來消費增長1.9元,因此,隨着2025年補貼規模擴大,對消費提振效果會進一步提升。
“目前中央財政已預下達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810億元,具體全年財政補貼數額將於3月初兩會公佈,也就是說810億元主要用於1—2月份各地政策延續,按等比例簡單估算,2025年全年補貼規模或在5000億元左右。”
張迪分析稱,分品類看,預計家電補貼規模1548億元,拉動消費2762億元,有望帶動社零增速0.56%;預計消費電子補貼規模1358億元,拉動消費2631億元,帶動社零增速0.54%;預計汽車補貼規模1513億元,拉動消費2874億元,帶動社零增速0.6%。合計以上家電、消費電子以及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總規模在4411億元,補貼額外拉動消費8185億元,對應拉動2025年全年社零增速1.7%。
此外,張迪也指出,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支持範圍除以上幾類測算之外,還包括家裝消費品換新、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但限於目前家裝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補貼品類、標準、限額和實施方式由各地方制定,標準差異較大。電動自行車銷售額較小,2024年共計37億元。因此整體預計2025年消費品補貼規模或在5000億元左右,對2025年社零增速拉動作用應不低於1.7個百分點。
廢舊家電回收渠道更加多元化、便捷化
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報廢機動車回收量達到846萬輛,同比增長64%。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統計,2024年重點聯繫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的廢舊家電回收量增幅接近15%。
“2024年,企業通過以舊換新回收的廢舊家電和報廢汽車數量與去年相比明顯增加,特別是超長期國債資金支持政策出臺後,全國掀起換新熱潮,淘汰了大量廢舊家電和汽車。”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許軍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稱,爲了承接廢舊家電回收潮,部分地區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網點與廢舊家電傢俱等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兩網融合”,同時,“在線估價、一鍵報單、上門回收”以及“送新收舊”一站式服務等新模式也逐漸被大衆所熟知,廢舊家電回收渠道更加多元化、便捷化,有效增強了消費者參與以舊換新的積極性。
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擴圍,增加了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等品類。許軍祥指出,相較於傳統家電,這些3C設備承載着大量的個人隱私信息,如何安全銷燬相關數據、保護用戶隱私和信息安全、消除消費者的顧慮,成爲廢舊家電回收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此外,2025年以舊換新工作還面臨回收體系不完善,廢舊家電、報廢汽車非法拆解,各地實施的措施不統一等問題亟待解決。
談及對策建議,許軍祥表示,要進一步落實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將電子產品生產企業納入回收體系建設中,要求生產企業利用已有銷售、維修渠道自行建設、聯合建設或委託專業第三方建設回收網絡體系,引導規範、專業的電子產品回收處理企業成爲市場主體,爲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數據清理服務,加強數據安全與隱私保障,增強消費者對回收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