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提了特斯拉,開了3個月後,這4個痛點讓我苦不堪言,太真實!

25萬左右的預算你會選擇一輛什麼車型?當初我的選擇是一輛特斯拉Model 3,因爲我本人是比較喜歡特斯拉這個品牌的,旗下車型不僅銷量好,而且口碑也很不錯。當初去試駕Model 3時,也給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覺,上車時隱藏式的門把手開啓。來到車內又看不到任何的實體按鍵,功能都能通過中控大屏來進行操作,相比以前的傳統油車,電車這種科技感,顯然更容易討我們這種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同時還有那輕快直接的動力,推背感極強,沒有繁瑣的換擋結構,動力平順,隨叫隨到,相比同價位的油車動力上有着明顯的優勢。其次在中途,試駕員還給我們開啓了輔助駕駛模式,自動跟車、變道、燈帶紅綠燈等,這些操作都能讓車輛自動完成,駕駛水平可以媲美老司機了,之前都是網上看,但親自體驗一回過後,才驚歎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試駕完之後我就決定買這款車,當初身邊朋友也是勸我,說現在新能源車還不太靠譜,但我也沒有太多想法,感覺不錯就買了,加上電車還非常省錢,2.0T排量的油車可能1公里要一塊錢,但電車1公里可能就1毛錢,所以整體還是很心動的。但很多東西想像是美好的,當我開了3個月後,這4大痛點讓我很揪心!

第一,充電的辛酸淚

首先自己是沒有產權車位的,同時業主也不願意籤“免責協議”,所以就放棄了家用充電樁,而距離家最近的充電樁還有3公里,平時只要看到電量不到40%,就有續航焦慮了,就想着趕緊把電充滿,這樣纔有安全感。同時白天要上班,只能晚上去充,其次有些充電樁電費加上服務費,一度電差不多要2塊,而偏一點的充電樁則更便宜,只要1.5元,爲了更省一點,我也是多跑了2公里路,畢竟車子續航幾百公里,充滿電這0.5的差價也有上百元了。如果當初買的是油車哪有這麼多事,沒辦法爲了省錢只能這樣做!

第二,有些配置中看不中用

就比如現在新能源車流行的隱藏式門把手,好看是好看,但實用性很低,如果遇到冬天結冰、凍雨的情況下,就可能出現被凍住打不開的情況,而且這也是有很多車主真實反饋過的,很影響用車體驗。

還有就是車內的全景天幕,看起來炫酷,如果遇到夏天,加上大多數都是沒有遮陽簾,那暴曬起來,空調都不管用了。

最後就是中控大屏的語音有時也不能精準描述你想要的需求,加上沒有實體按鍵,就只能去屏幕點,如果是在行駛就會有潛在的安全風險。

第三、修車真貴

有一次我開着特斯拉Model 3,由於技術不是太好,加上車速有一些快,不小心剮蹭到底盤,後來經過售後檢測,需要更換電池組模塊,詢問費用,竟高達14萬,雖然當時是有保險,但維修後就沒有免費的電池質保服務了!

第四、詳細算一筆賬,並不省錢

如果你開電車每年的行駛里程不到10000公里,加上家裡還沒有充電樁,周邊的公用充電樁還少,那每年也省不了啥錢,可能還沒有油車划算,所以還得看自己個人的使用場景和需求。總之而言,現在純電汽車在續航、充電、穩定性等方面都還有諸多不足,如果你的使用場景和需求能適應這些不足,那就可以買,不然還是老實買油車吧。

而我有了這一次電車體驗之後,我決定還是選擇油車,價位差不多的情況下,我選擇了寶馬3系,選擇它的原因也很簡單,開起來有排面,朋友聚會、工作中,它都能給你帶來一些潛在的幫助,其次它的駕駛樂趣讓我很喜愛,在豪華B級車裡它的操控可以說是代名詞了!

首先來簡單看看它的外觀,整體還是非常的運動,經典的雙腎式進氣格柵,搭配兩側犀利的LED大燈,視覺衝擊力十足,下方也採用M空氣動力學組件,進一步強調運動屬性。

來到側面,流暢的線條從車頭延伸至車尾,以及溜背式造型,彰顯優雅運動氣質。全新樣式的輪轂,也與車身很搭,很運動。尺寸方面車長4838mm,車寬1827mm,車高1454mm,軸距達2961mm。這個空間表現也是要比奧迪A4L要更好的。

車尾部分同樣是簡潔又運動,雙邊兩出的排氣佈局繼續強調運動感,L形尾燈也很犀利。

來到全新寶馬3系車內,在保留豪華感的同時,科技感也迎來大幅提升,座椅採用高品質的皮革材質,觸感舒適柔軟,包裹性很不錯,比奧迪A4L偏硬的座椅更舒適,同時鍍鉻的裝飾與木紋的搭配,營造出豪華高級的氛圍。

其次前方大尺寸的一體式聯屏格外亮眼,大大提升了車內的科技氛圍,並且還集成了CarPlay、車聯網、OTA升級等豐富實用功能,下方一排物理按鍵也更方便駕駛者操作。同時2961mm的軸距,坐在後排的前後空間都十分寬敞。

最後就是我最喜愛的駕駛樂趣了,寶馬3系搭載的是一臺2.0T渦輪發動機,最大功率達245馬力,傳動匹配採埃孚的8AT變速箱,整個性能是非常的強勁的,並且動力輸出十分線性。加上8AT變速箱,城市道路行駛啓停、加速都是一氣呵成,深踩油門也有着強烈的推背感。其次它的底盤懸掛搭載的是前麥弗遜雙球節獨立懸架+後多連桿獨立懸架的組合,這也讓它擁有更好的操控性能和響應速度,加上精準的轉向系統,方向盤指哪打哪,讓車輛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駛也能遊刃有餘,駕駛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圖來駕馭車輛,車輛的跟隨性極強,底盤的調校也是大師級,支撐性強,過彎十分穩定,車身不會有多餘的晃動,這種駕駛體驗又舒適又有趣。同時它的純電版i3也是繼承了油車的駕趣體驗,加上更加豐富的科技配置,能更好的滿足更多用車場景的需求。

本期總結:電車一開始的確給了我很多驚豔的感受,但當我深層次體驗後,才逐漸發現它的不完美,最終還是選擇傳統油車,更加省心實用,同時還能體會到更加暢快淋漓的駕趣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