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妹常鬧脾氣!醫揪動作發展異常 7月起免費6次「兒童發展篩檢」

▲7歲以下6次兒童發展篩檢下個月啓動。(圖/記者張乃文攝)

記者張乃文/臺北報導

少子化發展下,每個孩子都是心中至寶。而3歲前,更是黃金療育期,衛福部國健署今(25)日公佈,未滿7歲「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於7月1日起正式上路。醫師提到,量表工具中的題目是透過許多專家共同設計,希望能讓臨牀醫師在門診方便篩檢。先前曾有一名3歲孩童看診時,主訴是情緒發展問題,透過量表篩檢,發現是動作發展有異常,導致有情緒反應。

0至6歲爲兒童發展重要階段,國健署表示,3歲前更是關鍵「黃金療育期」,7月1日起針對未滿7歲孩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馬偕紀念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陳慧如說,兒童發展篩檢就如同開啓未來的一把鑰匙,專家與團隊們在設計工具時,也是帶着信念一起執行,希望可讓臨牀醫師們在門診快速又全面的篩檢。

陳慧如提到,先前曾遇過一名3歲的妹妹,家長帶到診間時,主訴是情緒問題看診,呼叫孩子卻都不理人且常常哭鬧、發脾氣,當時也使用了這份兒童發展篩檢量表做完評估後,發現孩子的問題其實在於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分數並未通過,但在語言認知、正常社會發展面向測驗結果是正常。

陳慧如說,神經學檢查結果發現,孩子是先天性的神經發展性障礙、肌肉張力比較低下的孩子。她反問家長,孩子是否在學校常因動作較慢,會被老師念,或是常常在執行動作時,會鬧脾氣等,家長也都確認確實有這樣的情況。

陳慧如表示,個案一開始的主述是情緒發展問題,但透過兒童發展篩檢量表評估後,用了這個篩發現孩子其實是動作發展,導致情緒反應。

▲國健署表示,透過兒童健康手冊可觀察兒童發展,並由專業醫師提供篩檢。(圖/記者張乃文攝)

國健署說明,兒童發展的「監測」部分,家長們運用兒童健康手冊的家長紀錄事項,觀察且紀錄兒童發展情形;「篩檢」部分,由專業醫師提供篩檢,如發現有疑似發展遲緩問題,則透過衛教、追蹤或轉介至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或地方政府的評估醫院,進行「評估」與診斷。

研製臨牀醫師使用的標準化篩檢工具後,國健署公佈,提供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由接受過標準化篩檢工具訓練的兒科、家醫科專科醫師或幼兒專責醫師,針對兒童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發展四大面向進行篩檢。自今年7月1日起,符合未滿7歲的兒童,家長可依篩檢服務補助時程,帶孩子到住家附近的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院所接受服務,提醒家長或照顧者別忘了攜帶「健保卡」與「兒童健康手冊」。

國健署提醒,只要孩子具有健保身分,在下列6個階段,分別爲6至10個月、10個月至1歲6個月、1歲6個月至2歲、2至3歲、3至5歲、5至未滿7歲兒童,每階段各接受1次政府補助的篩檢服務,也可配合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執行。比照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家長鬚攜帶「健保卡」及「兒童健康手冊」,由院所提供篩檢服務。若持用舊版兒童手冊,將於首次接受兒童發展篩檢時,由提供篩檢服務的醫院、診所或衛生所,提供兒童發展篩檢就醫憑證卡(綠色紀錄卡),將此紀錄卡貼附在兒童健康手冊;若持用新版兒童手冊,則會直接裝訂於手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