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起,我國將實行快遞新規!業內人士:或導致快遞大幅度漲價?
自從快遞驛站和快遞櫃興起之後,快遞究竟該放在哪裡,曾引起了巨大爭議。
對於一些996的上班族來說,有快遞代收點確實解決了很大的問題。但是對於一些家裡有人,或時間比較靈活的消費者,快遞不送上門,要專門出去拿,又成爲了一件麻煩事。
爲了解決目前快遞面對的難題,3月起,“快遞新規”就會實行。那麼,新規中究竟包含了什麼內容?都有哪些變化?對消費者和快遞員來說又有哪些影響呢?
1月份,圍繞新規定即將施行,有媒體走訪了成都市區的一些快遞點。在成都不少市民看來,過去快遞是送到家,還是放在快遞點,潛移默化中都是快遞員在替消費者做主。
快遞收放的界線模糊化,一旦出現什麼損失,誰來負責就很難說清。新規定明確了送件時的行爲,在消費者看來這將更加規範化。
當然,是否將快遞放在快遞站,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看法。記者在成都走訪時有人就覺得,快遞員未經自己同意,擅自將快遞放在站點不合適。
有的快遞員爲了提高投送的效率,基本上不再給消費者打電話,只是將快遞放好後發送一條短信。在一些消費者看來,因爲很多陌生短信可能會被攔截到垃圾短信分類裡,不能及時看到信息,甚至還有可能會錯過信息。
但也有消費者覺得,將快遞放在快遞站是可以理解的。因爲平時都上班外出不在家,快遞配送的時段不一定合適,將快遞放在快遞站,這裡作爲一個終端,自己何時去拿都很方便。
也有快遞員會將快遞放在智能櫃裡,消費者取用存在時間限制,但整體來看,有的人認可並且接受這樣的投送方式。
上述是消費者的角度,快遞員自己的看法又有所不同。
成都市的一位快遞員向媒體表示,自己每天投送的快遞件數超過100件,分成上午或者下午時段兩次配送。因爲配送區域是固定的,所以會產生很多較爲熟悉的客戶。
對於這些熟悉的客戶,快遞員會直接把快遞放在快遞點或者小區門衛處。如果是陌生的快遞,纔會打電話跟消費者確認。
另外一些快遞員則有別的看法,給消費者貿然打電話,並不知道他們當時在做什麼,有的人會很反感接到陌生的電話。碰到計較的人,事後還可能會投訴快遞員。
這樣一來,快遞員就只會以短信的形式通知消費者了。那快遞站點的看法又是怎麼樣的呢?
在成都高新區的一家快遞站,站點接收多家快遞公司的包裹。該站點的工作人員表示,理論上所有快遞,快遞員都要跟消費者確認,是送到家還是放在站點。
但現在這一步已經省略,快遞員將包裹放在站點,而後直接給消費者發送取件短信。
在快遞站點看來,假設快遞員給所有消費者打一遍電話,這將會浪費大量時間,如果再將包裹送上門,增加的時間勢必會更多。如果碰到不接電話的消費者,快遞員還得登記後再打電話,如此高的時間成本,就和快遞員計件賺錢的方式產生了衝突。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快遞員纔會儘可能的去趕時間。而且截止到目前,快遞收發的最後的終端,已都從快遞員轉接給快遞站點了。
很多快遞員和快遞站點達成了協議,他只負責將快遞送到站點,分揀和給消費者發送短信的事情,則交給了站點去做。
這麼做,等於默認了將快遞只送到快遞點而不是家裡。可實際上,因爲法律法規此前的不明確,這麼做其實並沒有徵得消費者同意,在責任釐清和劃分上就出現了模糊地帶。
而隨着新規定即將施行,這種模糊地帶未來將不復存在。新法規明確規定,消費者也即用戶,才擁有最終的決定權。快遞確認收到,只有用戶擁有。快遞是否放在快遞站或者是智能櫃,也只有用戶才能同意。
違反相關條款,從業人員將可能面臨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雖然新規定明確了責任劃分,但也有人擔心,這樣一來未來的快遞行業將可能會漲價。
將快遞送到家裡還是放在站點,由於每個消費者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這並不是一刀切的事情。
正如一些快遞員所擔心的那樣,未來如果都給消費者打電話,有些人可能還是讓快遞員將包裹放在站點。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有的人或許會很反感接這通電話,有的快遞員則會覺得打電話是多此一舉。
而且,未來的快遞如果都送到家裡的話,快遞的配送效率相比於現在應該會有所下降。
快遞整體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快遞員的數量還是有限的,他打電話確認,而後再一趟趟送到消費者家裡,所用時間就比過去多多了。
時間增多的同時,可能會讓快遞員的薪資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有快遞行業的人擔心,未來的快遞員可能會消極怠工。
因爲,送到站點和送到家裡的費用是一樣的,如果碰到消費者不在家,快遞員還得兩趟三趟的去送,如果這樣的情況變得很普遍,單純讓快遞員發揚雷鋒精神肯定是不行的。
業內人士表示,隨着新規施行,未來的快遞服務可能會全面漲價。說白了,不管是消費者還是快遞員,效率、便捷、便宜這幾項是不可能兼得的。
而在法律界看來,更重要的是要釐清責任。過去不管送的快還是慢,在快遞員不通知消費者的情況下,單純把快遞放在站點或智能櫃裡,這都增加了責任的不確定性。
當新規明確設立了界線,整個快遞行業就會從整體上做出改變。這樣一來責任釐清了,未來即便出現了什麼問題,也能做到有法可依。
至於配送效率的問題,下一步的配送可能會更加分化。有些消費者在購物時提供的地址,就是家附近的快遞站,這樣快遞員即便不打電話,將快遞放在站點也沒有問題。
如果消費者寫的是家裡的地址,未來快遞員給消費者打電話,又將會漸漸變得普遍起來。至於包裹是送到家裡還是放在快遞站點,未來這些都要消費者來決定了。
有消費者認爲,包裹放在快遞點,能夠很好的保護用戶的隱私。不過對於一些保質期比較短的生鮮類產品,很多人還是希望快遞員能及時聯繫本人,因爲消費者有可能會遺忘,這樣就會影響到產品的新鮮度。
除了是否告知消費者,另一個大衆比較關注的,是快遞的拋扔甚至踩踏。新的規定中也明確了,嚴禁拋扔或踩踏快遞包裹,違反規定也將面臨罰款。
但問題恰恰在於,這種現象此前其實屢見不鮮。在泉州,有記者在年後走訪了很多快遞站點,不少消費者在拿快遞的時候,紙質包裹變形甚至破損的情況很多。
有消費者就表示,自己經常會收到破損的包裹,從運輸到配送,整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在消費者看來,新規定做出了明確的界定,未來維權就有法可依了。
不過消費者也認爲,規定施行後,未來的監管也很重要,不能讓法規只流於形式徒有其表。快遞公司的投訴渠道是否暢通及時,電商平臺在物流配送過程中,是否能跟快遞公司有效的銜接,這些都是規定未來能夠落實的關鍵。
業內人士也表示,快遞行業競爭激烈,此前一些企業會盡可能的提高派件效率。但在加快流通的過程中,無法保障每個環節的工作人員,不拋扔甚至是踩踏快遞。
隨着新規定的出臺,服務質量如果能得到提升,同樣也能提升各快遞公司的服務口碑。換言之,行業整體的運營模式將迎來變化,過去整個行業野蠻化發展,只要效率儘可能加快,就能獲得市場。
未來如何讓消費者滿意,如何保證服務的質量,將會考驗快遞行業是否轉變和提升了。
下一步,規定如果嚴格執行,對快遞行業的發展將是更好的規範和管理。但整體來看,也會給整個行業帶來不小的壓力。
比如在新的規定中,有一項着重強調了快遞的包裝,需要可循環利用、可降解的包裝在未來成爲主流。以目前的情況看,包裝材料的改變,將會直接推高快遞企業的成本。
以順豐爲例,此前幾年就一直在研發更環保的包裝材料,前後光是投入的資金就高達5500萬元以上。之前推出的Πbox環保包裝材料,在廈門試點投放了5000多個,成本比普通的快遞包裝貴了很多。
同樣像郵政,此前也研發過能夠降解的膠帶,但是相關的成本同樣也不低。在業內人士看來,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大規模探索綠色環保的包裝就無法全面鋪開。
未來,無論是服務質量還是環保材料,不能單純讓某一個環節來做,行業上下游需要一起努力來探索才行。
新規作爲未來快遞行業的導向,會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對行業整體的發展來說,規範性在將來比什麼都關鍵。
落實規範,也需要有效的監管機制,消費者整體的感受和體驗,也會不斷給行業反饋信息。一句話,規範化的初衷,是讓消費者能體驗到更好的服務,不斷提升,才能推動整個物流行業持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