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億!房企新年“搶灘”上岸

出品鳳凰網風財訊

作者王婷婷

2025伊始,一些房企新一年的“求生仗”就已經開打了。

1月9日晚間,碧桂園境外重組方案正式出爐,公佈了包括與7家銀行達成共識、化債116億美元、加權平均借貸成本低至2%、債務最多延期11.5年等多項關鍵條款。

而不止碧桂園,歲末年初,融創、龍光、融信、金科等房企也都公佈了債務重組或重整投資的新進展新方案。

不容忽視,2025年又是一個還債高峰期,年內債務到期規模預計在5257億元,尤其第三季度爲最高峰。

這意味着,今年對很多房企來說,要想過得穩,必須在各種層面“搶灘”力求上岸。

自救進行時

碧桂園化債方案出爐

一則長達8頁的公告,披露了市場等待已久的碧桂園境外債重組進展。

根據公告,碧桂園已與七家知名銀行組成的協調委員會達成共識,此提案構成進一步談判和具體文件的框架。協調委員會支持公司持續努力落實重組,並願意與公司合作,確保集團繼續其業務,將干擾降到最低。

碧桂園公告稱,倘落實,重組提案將使集團實現大幅去槓桿化,目標是減少債務最多116億美元(約850億元人民幣),也包括將到期時間延長至最多11.5年以及降低融資成本,目標是加權平均借貸成本從重組前的每年約6%降低至重組後的每年約2%。

此外,重組提案共給予債權人五個經濟選項,以將其範圍內債務轉換爲現金(通過要約回購)、強制性可轉換債券、不同票據(“新票據”)及/或貸款融資(“新貸款”,連同新票據統稱“新債務工具”)。

有債權人透露,這次碧桂園的方案做得務實,已經有很多債權人表示有興趣。接近碧桂園的人士則稱,目前碧桂園已經收到不少債權人的表態,表示願意長期支持公司渡過當前的難關,同時期望公司能夠儘快完成重組。

在談判的同時,據悉碧桂園也在“加碼自救”。

據此次公告,碧桂園的控股股東正在考慮將集團未償還本金總額11億美元的現有股東貸款轉換爲公司或附屬公司股份,具體條款有待協定。

據統計,碧桂園控股股東及家族通過借款、增持股票、購買債券、以股代息等多種方式已累計支持集團總額約416億港元。家族還以自持的其他資產,爲碧桂園在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行的15億中期票據提供了擔保。

與此同時,碧桂園正大力出售和盤活資產,自2022年以來處置難銷類資產及盤活沉澱資金回籠超600億元。

例如,2023年8月,碧桂園出售所持廣州亞運城聯營項目公司26.67%股權,回籠資金12.92億元。2024年12月轉讓持有的長鑫科技1.56%股權,總代價20億元。

多家房企公佈新進展

緊鑼密鼓“搶灘”化債

碧桂園之外,近日融創旗下“H1融創03”重組方案也獲得表決通過,這是2024年11月27日融創十筆境內債券整體重組方案中的一個,至今該整體方案已有八筆債券方案成功爭取到持有人支持重組。

另據市場消息,融創的二次境外債重組,也或將在今年3月份公佈初步重組方案。

1月6日,龍光集團也發佈公告公佈了境外債務整體重組方案。

公告顯示,龍光集團已與若干境外債權人達成一致,提供了現金收購、短期票據與強制可轉換債券的組合、強制可轉換債券、長期票據共四個選項。

據披露,龍光集團目前境外債務未償還本金總額約80.38億美元,其中整體重組方案涉及的境外債務未償還本金總額約75.62億美元,包括現有票據、股本掛鉤證券(ELS)、現有貸款、結構性融資及擔保債務、股東貸款。

近日,融信中國推動境內債務重組也流出新消息稱,公司的六隻公募債券和四隻私募債券將整體尋求合理的重組方案,具體削債方案和重組提案重點,將參考融創等公司境內債務重組的方案。

而從之前不少企業的境外債重組的案例來看,受到近兩年市場持續大幅調整的現狀影響,公司提供的方案普遍更加務實,一方面聯合資方積極化債,對於無法按時兌付的債券也積極研究替代方案。而當下的債權人也都越來越理性,接受度也有所提高。

首家破產重整千億房企

金科馬上進入新階段

除了債務重組的,以金科爲例的房企在破產重整上也迎來新進展。

1月6日,金科股份披露,已與深圳久銀投資、天津啓重聖源、武漢寒樹等16家財務投資人分別簽署了重整投資協議,累計投資近10.68億元,合計受讓標的股份約10.27億股。

此前,金科股份則已分別與“上海品器聯合體”、長城資管、川發基金簽署協議,分別確立三家主體爲產業投資人(上海品器同時也是財務投資人)。

而據統計,截至目前,金科股份與20餘家財務投資人達成協議,簽約財務投資部分的累計募集資金已達到約18.72億元。

伴隨財務投資人和產業投資人的相繼確立,以及投資資金的到位,金科下一步將整體開展債務清償。

具體將保留什麼、剝離什麼,重整管理人、投資人和金科的債權人充分溝通方案。與此同時,金科的資產佈局、業務重點等也將迎來釜底抽薪式的調整。

而屆時,作爲國內首家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千億房企,金科股份將迎來完全的“新生”。

最後一座償債高峰?

2025在此一搏

道路是艱辛的、過程是漫長的,但結果一定是向好的。

即使2025年還有一座“債務大山”亟待翻越。據克而瑞統計,2025年房地產企業債務到期規模將達到約5257億元,高於2024年;其中第三季度爲償債高峰的到期規模約達到1574億元。

但據1月9日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房地產行業共實現債券融資5653.1億元,同比下降18.4%,這一數值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持續回落。

這意味着,度過2025的償債高峰後,伴隨近年新融資的大幅回落,房地產企業的還債壓力也將持續減輕。

華泰證券研究認爲,出險房企債務壓力減輕,一方面有利於房企本身基本面改善,另一方面則有助於出險房企有更多資源用於保交樓,降低近年行業層面的“期房”信任問題,改善新房銷售預期,對房地產行業具有積極意義。

的確,“搶灘”化債,只要扛過今年的高峰期,距離“上岸”走入新世界可能就真的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