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分經典陷入爭議,誰來解?
重映片年年有,2024年特別多。
特別是進入11月以來,有《哈利·波特》系列的連映,也有《這個殺手不太冷》、《火影忍者:忍者之路》《海上鋼琴師》等登場,接下來的12月還有是枝裕和《如父如子》首登內地大銀幕。
有一定受衆/影迷基礎的經典片的重映,於市場而言,它們並不能帶來多大的增量票房,但確實可以有效補充院線新片不足、緩解檔期分配不均現狀,還能調動影迷羣體觀影興趣,活躍影院場景和文化。
從私人觀影到集體放映,大衆記憶中的經典畫面時隔多年重現大銀幕,帶來欣喜帶來震撼,同時也會有疑惑或遺憾。
其中,重映的版本差異和時長增減問題就常常被影迷們討論,比如2012年《泰坦尼克號》首次重映時的畫面刪減一度成爲熱門話題。
如今,常年位居豆瓣電影TOP250前列、同樣備受追捧的《這個殺手不太冷》也在網絡上引發討論,不過這次的導火索不是刪減,反而是因爲“加長”。
相比於此前《天堂電影院》重映時因畫蛇添足的加長戲份(男主人公老年後迴歸故里與初戀重逢的俗套情節)而遭影迷吐槽,《這個殺手不太冷》這次遭遇的問題更加尖銳。
本輪重映整體依舊以好評爲主,但戀童癖、三觀不正等負面評價還是扎堆出現了……
導剪版之爭議
《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上映至今已30年,很多觀衆在網上看過的版本是110分鐘的公映版。
2005年,導演呂克·貝鬆推出了該片的導演剪輯版,時長增加23分鐘,加入了當年拍攝的關於里昂與瑪蒂爾達情感關係的更多戲份。此次內地重映的版本即爲4K修復133分鐘導剪版。
人往往會對第一印象記憶猶新而產生“錨定效應”。
最初全球公映的110分鐘版裡,殺手大叔遇上落難蘿莉的故事更偏向犯罪片風格,兩人之間的情感關係雖然曖昧,但僅是點到即止,沒有大段的談情說愛,更沒有性指向的肢體碰觸,觀衆也不會視他們爲真正的情人。
如今的加長部分,呂克·貝鬆有意強化了情感關係,瑪蒂爾達與里昂之間的相處日常被更多地呈現。
十幾歲出頭的瑪蒂爾達的主動示愛、主動親吻、過於成熟的開玩笑,以及穿上成年女性的低胸衣向里昂發出性邀請的戲份,讓部分老影迷和新一代的觀衆感到不適,這讓片中原本就有的大量男性凝視鏡頭透露出的戀童和物化傾向被繼續放大。
再加上呂克·貝鬆導演從2018年起就陷入醜聞,有女演員指控他性騷擾與強姦,在Me Too運動背景下,他的相關過往也再次成爲焦點。
比如2001年傳出的日本女演員廣末涼子在與其合作《綠芥刑警》時遭到騷擾。這部影片同樣由讓·雷諾主演,且同樣是大叔與蘿莉的故事。
現實中,呂克·貝鬆與前女友麥溫(法國女演員、導演)初識時,對方年僅12歲,後來兩人相戀時也只有15歲。《這個殺手不太冷》其實就是呂克·貝鬆與麥溫情感故事的投射。
由此,電影與現實的“重疊”,難免讓人加重對導演個人“癖好”的懷疑,於是戀童成爲了《這個殺手不太冷》光環之下抹不掉的陰影。
爭議,從始至終
1993年,12歲的娜塔麗·波特曼讀到了《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劇本,她非常喜歡,甚至讀完之後哭了。
可她的父母不同意女兒參演,認爲娜塔麗年紀太小,這個故事對她來說太困難。
拗不過女兒的執着要求,父母答應娜塔麗去劇組面試,隨後順利拿下角色。
開拍前,她的父母與導演呂克·貝鬆進行了詳細的談判,要求刪減關於性、關於吸菸的很多情節。
比如原劇本中有場戲是瑪蒂爾達在浴室時,里昂進來給她遞毛巾,裸身的瑪蒂爾達對此毫不在意。這場大尺度的戲被刪除。
在後來面向保守的北美市場發行時,呂克·貝鬆的原始版本繼續被要求刪減關於情愛和暗示的戲份。
據當時的製片人回憶,剪去了大約40分鐘,最終成了第一批影迷們所觀看的110分鐘國際版。
所以,《這個殺手不太冷》在當下面臨的爭議,其實從最初的劇本到拍攝再到首映就一直存在,成爲它既被稱讚又被批判的“宿命”。
戲外,娜塔麗·波特曼也因這次演出而成爲了一些人的性幻想對象,就如她的前輩朱迪·福斯特在拍完《出租車司機》後所遭遇的。
小小年紀的她多次收到騷擾信件,一度變得缺乏安全感,這促使她後來改變戲路,不斷嘗試塑造嚴肅、理性、堅韌的女性形象,如《黑天鵝》《第一夫人》等。
時代之重
此次《這個殺手不太冷》重映版本引發的輿論,讓我們感受到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下的接受度差異。
那增加的“23分鐘”並沒有改變電影的主線和主題,它依然是關於兩個孤獨的人和孤獨的心靈相互慰藉的故事。
殺手裡昂的內心還是一個孩子,瑪蒂爾達也是一個故作成熟的孩子,各有不幸遭遇的他們相遇後產生的“愛”,給人陽光與溫暖,而非情慾。
即便片中有很多明顯的性暗示,但最終兩人的行爲沒有越過紅線。
總體來看,在戀童癖、毀三觀的部分言論外,大部分影迷在二次觀看後還是會被感動並給予好評,導演的精細視聽調度和兩位演員的精彩表演,讓這部帶有敏感情節的作品仍能登上大雅之堂。
只是在當今便捷的網絡時代下,自媒體的參與、跟風外加某些社會思潮的助推、大衆情緒的調動,讓部分尖銳話題的發酵和傳播速度大大加快。
類比當下某些影片上映後遭遇的口碑輿情或者極端評價,有時其實已經超越了電影本身,成爲一種時代不可承受之重,《這個殺手不太冷》剛巧“踩“到了這點,成爲了理解當下時代情緒的又一個案例。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