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列車員張樂樂:被鐵路改變命運的山裡娃
(原標題:“90後”列車員張樂樂:就業脫貧 被鐵路改變命運的山裡娃)
今年你依然在路上——北京鐵路局石家莊客運段 列車員 張樂樂
張樂樂的春運記憶還得回溯到小時候,兒時每逢春節,張樂樂就會跟着父母坐上火車去姥姥家拜年。火車的轟轟聲與沿途的風景成爲她童年生活中最明媚的記憶。
對於世代居住在太行山深處,飽受惡劣生存條件、飽嘗貧窮生活滋味的張樂樂一家人來說,從夢想與憧憬到現實與圓夢,通過國鐵實施對口幫扶貧困地區“勞動就業”政策,一個山裡娃成了一名鐵路列車員,端起了“鐵飯碗”。
而對於張樂樂和她的家庭而言,由此帶來的改變,絕不僅僅是告別了貧困,而是像一輛載滿希望的列車,加速向幸福的新生活出發。
北京鐵路石家莊客運段列車員張樂樂(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兒時的嚮往
每次出乘,樂樂是全車隊第一個動身出發、最晚一個到家的。
凌晨5點,她就必須從家出發,趕第一輛大巴顛簸近2個多小時到最近的火車站搭乘去石家莊的列車,值乘下班後則從北京西站換乘刻着她兒時最美好記憶和憧憬的北京西至大澗6437/6438次小慢車,返回奇峰塔村,到家時往往已晚上十點多。
一年四季有半年多時間,樂樂都是兩頭不見太陽,來往奔波。
但這些,對於生長在大山深處,從小就下過地幹農活、補貼家用打過工的樂樂來說,不算什麼苦。僅僅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她就快速成長爲一名優秀列車員——值乘軟臥車廂。這對於鐵路人來說,是一種別樣的殊榮。
樂樂是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南城司鄉三義村人。這裡地處太行山北端東麓、拒馬河中游西側,羣山環抱、溝深地瘠、交通閉塞。三義村與國鐵集團北京局集團公司駐村幫扶的貧困村——奇峰塔村緊緊相連。上世紀80年代前,兩村本就是一個村,兩個村在2016年時都是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南城司鄉“建檔立卡”貧困村。
作爲土生土長的山裡娃,在樂樂兒時的記憶中,對於什麼是貧困,並沒有太多體會與感覺。當時,家裡和村裡其他人家沒什麼區別,住得都是土坯房,屋頂是報紙糊得四處透風,特別是廚房每到下雨就漏,做飯吃飯成了全家人的大問題。而母親長期患病,吃藥也常因沒錢時斷時續。到了冬天時,山裡總是很冷,生活難以爲繼。
但好在,因爲有了春節可以坐火車去姥姥家串門拜年的快樂記憶,也便讓樂樂的童年沒那麼難熬了。
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的京原鐵路穿村而過,每年大雪封山時,火車就成了村裡人唯一的出行交通工具。樂樂的姥姥住在南城司北辛莊村,距離她上車的奇峰塔站只有一站地十幾分鍾,票價一元錢,孩子半價才5角錢。
也就是這短短的十幾分鍾路程,樂樂總是看不夠、坐不夠,“窗外的風景特別好看,特別是鑽山洞、出山洞的時候,車廂內一會亮一會暗。尤其是列車員感覺很洋氣,也特別讓人羨慕,穿着制服總覺得像警察……”
說起童年乘坐火車的經歷,樂樂至今如數家珍。儘管,她現在也是一名列車員。
兒時的張樂樂(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走出大山
火車連着外面的大城市,但是城市是什麼樣子,直到樂樂結婚爲人母,也很少出去。一來常年患病的母親需要有人照顧,二來自己小家的事也需要操心呵護。雖然偶然外出打工,也基本上是在離家不遠的地方。
她告訴記者,以往每月一千元錢的收入,除了維持家用,還要常常給 a's母親看病、買藥貼補,不僅捉襟見肘,而且還不能持續保障。
改變發生在2017年。毗鄰的奇峰塔村作爲國鐵集團北京局集團公司的定點幫扶村之後,北京鐵路不僅對幫扶村實施了“勞動就業”幫扶,同時還擴大範圍對易縣貧困地區實施了“勞動就業”幫扶政策。而符合招聘條件的樂樂,在驚喜與幸運中,成了北京鐵路石家莊客運段的一名列車乘務員。
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對於兒時一閃而過的憧憬與夢想,樂樂想都沒想到居然能實現,並且還來得這樣突然。至今樂樂談及當時這件事對於自己和家人的影響和改變,仍然還有點如夢如幻的感覺。
走出大山天地寬,改變不僅僅是身份的轉變,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最讓樂樂頗爲欣慰的是,剛上班不久,她就憑自己的努力,爲母親添置了一臺全自動洗衣機。“母親雖然常年患病,卻是一個極喜歡乾淨的人”,同樣已經身爲人母的樂樂,對母親的理解和體貼表現得更爲細膩,不僅母親時斷時續的吃藥問題得到根本改觀,並且還於去年做了手術。
幾年來,全家人持續努力奮鬥,也讓家裡住上了四季如春、寬敞明亮的磚瓦房。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就像一輛載滿希望的列車,不僅讓樂樂成了家裡名副其實的“頂樑柱”,更讓她對崗位倍加珍惜。
除了樂樂一家,改變還在繼續。2018年,樂樂所在的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實現了整體脫貧出列。
微笑始終是樂樂的表情包(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追夢圓夢
2018年,樂樂開始值乘由石家莊客運段擔當的北京西—重慶間K589/590次列車,這趟列車單程運行就超過30個小時,同時往來還要套跑一次石家莊北與衡水站之間的交路,無論從交路還是時間都是全段比較辛苦的一趟車。特別是對於家還住在大山深處的樂樂來說,值乘爲旅客服務、下班照顧母親與孩子,兩頭都是“親人”,哪頭都耽誤不得。
她也開始慢慢學着如何做好平衡,但有時“天平”還是會有所傾斜。
樂樂值乘的北京西—重慶間K589/590次列車,無論平常日子還是節假日,乘坐旅客多以外出打工或返鄉的務工人員比較多,特別是每年春運期間,各個車廂從北京西站出發時就已經滿滿當當。作爲農村出身的孩子、也曾經打過工的樂樂,對於這些外出務工人員,總是有一種親切感,對長者噓寒問暖,對孩子呵護備至。
一位同事說,只要樂樂值乘,清掃車廂、刷洗衛生間、洗漱間,她總是忙得不亦樂乎,“乾乾淨淨的,旅客們住得舒服,自己看着舒心”。也許是從小受母親的影響,樂樂值乘的車廂總是最乾淨、最整潔的,她與旅客們的互動也是最多的。“無論啥時候,這姑娘總是樂呵呵的,好像從來沒有什麼煩心事”,同事們對她的印象與衆多旅客的反映如出一轍,甜甜的微笑總掛在臉上。
“不怕苦、愛學習”,這是樂樂對自己的評價。不到2年時間,她就從硬座車廂到硬臥車廂,再到被譽爲列車員中的列車員——負責值乘軟臥車廂,連跳“三級”,其成長速度之快,比平時石家莊客運段培養同樣一名軟臥乘務員的時間足足壓縮了近一半。
隨着春運的到來,張樂樂的時間表也緊湊了起來。除了做好日常乘務工作,疫情防控成爲當前最緊急的任務,張樂樂揹負的責任也更重了一些。
不過提起這些,樂樂總覺得都是分內的事,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就像她說的一樣“因爲喜歡所以心甜”。說到興奮處,樂樂說,每次無論從家上班還是下班回家,她都是一身工作時的值乘制服,收拾地乾乾淨淨、利利索索,“穿上這身衣服我就覺得特自信、特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