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土味”工廠:透視中國“數智”生產力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11月23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爲《AI賦能“土味”工廠:透視中國“數智”生產力》的報道。
老舊機器上油漆斑駁,生產計劃靠傳統手寫,耳朵裡傳來機牀轟鳴,鼻子裡飄過的是機油味……跟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的黑燈工廠、燈塔工廠相比,千千萬萬看起來難登大雅之堂的“土味”工廠,是中國高效、韌性、智慧產業鏈供應鏈的另一面,也是不可替代的一面。
事實上,中國擁有數百萬座50人左右的小工廠,老闆可能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但勤奮聰明是他們最鮮明的標籤:起早貪黑,想盡辦法滿足客戶的急單、小單、難單;他們往往分工細密,調度靈活,共同譜寫着中國“小單快反”的傳奇;他們勇於創新,把一個個“非標”零部件從圖紙變成現實,支撐起源源不斷的創新力量……
“土味”工廠構成了宏大供應鏈上一個個不可替代的靈活節點,如毛細血管般支撐着中國製造業的底層能力,也保障着全球細枝末節供應鏈的運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當前,我國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技術發展風起雲涌,數字化春風也吹進了一間間鮮爲人知的“土味”廠房,助其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乘風出海。“數智”生產力賦能小企業迸發出的巨大能量,彰顯中國製造深沉和持久的韌性和創新力,也爲全球供應鏈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海智在線:帶上小工廠 一起去出海
“不出海,就出局”已成爲中國製造業的共識,“鏈主”企業出海後,如何避免產業的空心化?中國式創新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幫助中小企業提升“接單”能力,正在帶動大批中小企業協同出海。
江蘇蘇州博瑞登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擁有15名員工、年產值約600萬元的機加工工廠,與數字化貿易平臺海智在線合作以來,累計簽訂了超過400萬元的訂單,其中96%以上來自海外客戶。如今,這家工廠年產值已提升至1000萬元,營收增長了23%。
“公司業務處於訂單飽和狀態,9臺機器不停地工作,其中新增4臺。眼下正在選址,計劃今年底換一個更大的新廠房,以滿足更多新訂單需求。”博瑞登負責人李智興奮地說。
博瑞登業務量暴漲的來源,主要是爲一家國外電解槽高新技術公司提供核心部件雙極板的生產。起初,博瑞登提供的雙極板厚度是6毫米,無法達到客戶需求,經過3至6個月與海智在線以及上下游企業的聯合攻關,一次次優化技術方案、改選生產工裝、調整工程工藝,最後厚度達到4毫米,得到客戶高度讚歎,訂單也從試製邁向批量交付。
在海智在線供應鏈數字化總監張旭寧看來,這充分說明了中國製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豐富度,這些工廠間的協作不僅是一種上下游或者工序間的合作,更體現出製造業各類生態角色間的協同與共贏。
像博瑞登這樣的非標零部件工廠,中國有數百萬家。長期以來,這些工廠都沉澱在製造體系的末梢,無名無姓,卻是中國強韌供應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大部分工業品其實都無法像量產型號的汽車、手機一樣,可以大規模、模塊化生產。對於這些產品的零件,特別是個性化定製化的非標零件生產需求,依然需要衆多的小工廠合力滿足。隨着全球產業鏈重構和製造業迭代升級,中國中小企業如何更緊密地嵌入全球產業鏈條,成爲當前數智化轉型必須回答的考題。”海智在線副總裁劉海濤說。
經過9年的深耕,海智在線積累了兩個獨有的數據庫:一個是用超過200個標籤對70萬家中國小工廠的設備、產能、經驗等生產要素進行描述的產能數據庫;另一個是用超過150個標籤對來自105個國家和地區的28萬買家,以及他們發佈的百萬張經過標註的零部件圖紙,所構成的需求側和圖紙數據庫。
“數據庫不僅解決了‘採購找不到合適供應商’的問題,也解決了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和‘接不住訂單’的問題。”劉海濤說。
深圳市熠昇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這一創新型平臺的受益方。2017年創立之初,公司規模很小且業務量又散又雜,處於一邊生存一邊摸索定位的階段,產值一直處於100萬元左右。2019年9月熠昇科技確定向新能源行業轉型發展,而此時,海智在線接觸到一家市值近300億元的國際光伏企業,正在尋找硅電池配件的供應商。
“蛋糕”很誘人,想“吃”卻不易。這家光伏企業對硅電池表面處理的要求異常苛刻,原有供應商無法滿足。整整7個月,熠昇科技都在不斷給這家光伏企業打樣,逐步迭代,直到1年後才被這家光伏企業納入核心供應鏈,公司產值也從100萬元攀升到3000萬元,實現了30倍高速增長。
得益於供應鏈優化和短鏈路協同,這家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光伏電池企業,通過海智在線和15家位於廣東的供應商達成合作,合作金額超4000萬元,產品出口印度、日本、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地。
基於對非標零部件的強大數據庫和技術積累,海智在線幫助企業把“圖紙”甚至“概念”變成了可落地的產品,大大縮短了創新產品的研發迭代週期:幫助挪威研究氫能源的企業,實現制氫硬件產品從原型到量產的轉化;爲承擔智利政府項目的水處理企業,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了新產品的研發;用生產不鏽鋼水杯的深拉伸工藝滿足了美國航空航天客戶的儲水罐加工需求,大幅提升了產品可靠性。同時,海智在線還助力多家國內高新技術企業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不同領域內的國產化設備落地與推廣。
劉海濤表示,通過創新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海智在線大幅提升了中國供應鏈的效率和能力。一鍵翻譯27種語言的大模型,接單—報價—通關等一站式服務,也讓中小企業接入國際業務變得更“絲滑”。2023年,海智在線平臺訂單金額超過200億元,同比增長43%,線下實際成交額更是達到2000億元。其中,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同比增長173%。
飛書深諾:點“數”成金 “流量”變“留量”
曾經,人們總在感嘆,在廣告上的投資有一半是浪費的,但問題是不知道是哪一半。如今,這一“魔咒”已被破解,把“流量”轉化成“留量”,是可以被數字化、具象化的。
在跨境出海服務商飛書深諾總部辦公室,一塊塊大屏實時跳動着來自海外的市場“信號”。藉助在海外社交媒體投放和大數據分析,企業可以知道哪一款產品誰關注、誰點擊、誰有付費意願、誰下單了,這個反饋閉環最快T+1(指交易日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就能完成,從而指導企業更精準完成生產銷售。
來自江蘇南京的薏凡特(Yvette),是一個專注於女性運動服飾與裝備領域的運動品牌,通過持續創新,已衍生出跑步、力量訓練、瑜伽平衡、運動休閒等多運動場景的女性運動裝備,且產品銷往全球。薏凡特已進駐國內主要線上平臺,僅抖音平臺每年銷售收入增長都在30%以上,2023年達到1.4億元。
與此同時,薏凡特入駐了亞馬遜美國、德國專業電商平臺OTTO、ZALANDO以及日本樂天等國際主流線上平臺,用戶總數超280萬,每年銷售收入持續增長20%以上。
“在國外平臺上付佣金賣商品,好比蒙着眼睛做生意,既摸不準方向,也很難把流量‘留下’成爲有黏性和品牌忠誠度的客戶。建設獨立站才能沉澱企業自己的用戶,從而分析市場喜好,有針對性地研發升級產品,形成閉環。”南京薏凡特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泉說。
“牽手”飛書深諾,薏凡特建設了北美市場的獨立站。通過主流媒體優化投放、KOL紅人加持,以及在私域精準營銷方面的綜合賦能,合作僅一個月,薏凡特網站瀏覽量已累計近50萬條,每日下單數增幅近200%,粉絲數和復購率顯著提升。在當前運動內衣品類偏淡季的行情下,投資回報率呈現穩步增長趨勢。
當前,以SHEIN、TEMU、TikTok Shop、速賣通爲代表的“出海電商四小龍”掀起中國企業新一輪“出海”浪潮。除了傳統的服飾、戶外運動、寵物用品、化妝品等,售價高達幾百甚至上千美元的智能家電、掃地機器人、泳池清潔機器人、E-bike等“中國智造”也備受歡迎。
飛書深諾創始人兼CEO沈晨崗認爲,基於數據能力和AI賦能,特別是針對海外用戶來塑造品牌,能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築起“護城河”。
“AI在數字營銷方面大有可爲”。沈晨崗認爲,通過AI精準預測和模擬產品廣告投放後的成長曲線,幫助企業做營銷投放決策,也可以利用AI依據投放結果做實時的策略調整。AI還能助力個性化營銷創作,針對不同市場、不同文化環境、不同用戶場景,推送不同類型的廣告,以達到最好的營銷成果。“在不遠的將來,AI可以根據場景預測、用戶興趣愛好、產品特點,自動實時生成個性化廣告”。
飛書深諾風控副總裁陳國陽表示,藉助跨境電商平臺,一大批原本不具備出海能力的中小企業也能把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賣向全球,而在數實融合的加持下,即海外社交平臺的數字營銷推廣,有望讓其迎來“二次出海”。目前飛書深諾已累計服務10萬家中國企業,實現管理年度營銷金額超過50億美元,促成跨境交易超過150億美元。
致景科技:“老師傅”新本領 小作坊大價值
從人工到人工智能,致景科技幫助全國9000多家紡織企業、70多萬臺織機實現產能與需求的精準匹配,將行業織機開機率提升至70%;不僅如此,基於數據庫龐大的數據底座,“AI設計師”可以在一天內推出上萬種新款,滿足快時尚、跨境電商的要求。
廣東佛山鑫威紡織廠總經理陳凱,入行30多年,從20歲學工徒到30歲“老師傅”再到40歲管理工廠,長時間以來他都面臨這一傳統行業的老大難問題:費人費時,成本高利潤低,還時常提心吊膽,一旦印錯、發錯,可能整車的布就白做了,還影響了信譽度。
比如,在質檢環節,靠人工手抄,換班時需反覆覈對,往往交接就要花1個小時,而且機器還得停下來,效率很低。在倉管環節,滿倉庫找布全憑“老師傅”的記憶,出廠時布匹要稱斤計算,稱一條寫一條,全靠人工經驗。日常出貨幾十條布匹還能應付,遇到幾百條出貨量時,全廠加班加點都來不及,臨時又招不到“熟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2016年,陳凱第一次接觸到致景科技“飛梭智紡”工業互聯網系統,讓這家擁有63臺紡織機的小廠開始踏上數字化轉型之路。“通常60臺機器要配55名以上的工人。隨着人工越來越貴、客戶越來越挑、需求越來越細,我們也是被迫轉型,可結果超出想象。”陳凱說。
從一個人只能管2臺機器到同時管五六臺,尤其是在生產品控和流程都穩定的情況下,行業“小白”可以迅速變成“老師傅”,優質速成。
“新技術還激發了大家你追我趕的工作積極性。”陳凱說,以前工人的生產圈數都記錄在本子上,算工資時,需要把本子上的圈數錄入電腦再計算,但算漏算錯時有發生,工人不滿意,管理者也頭疼。如今在飛梭智紡數字化管理的支持下,當班過後工資自動生成,且一人一卡智能排班,刷卡秒交班,讓工人操作更便捷,大幅減少工人交接所產生的停機時間,提升了機臺利用率。
數據顯示,鑫威紡織廠裡,雙面紡織機平均一個班的生產圈數是15000轉,比轉型之前的12000轉提升了25%,廢布率爲1/1000,工人的工資也上漲了。同時,異常停機時間減少35%、出入庫出錯率近乎爲零。
隨着我國數智化程度不斷提高,“AI大腦”已深入產業鏈每個環節。以致景科技爲例,在設計端,通過“Fashion 3D”軟件,設計師無需製作傳統的實物樣衣,就可高效解決服裝設計打版環節“出款流程複雜、反覆修改、出款週期長”的挑戰,開款效率提升30%、設計成本降低70%;篩選面料不再需要海量翻倉庫,“對布機器人”可以對面料的紋理、顏色、材質、密度、工藝等視覺特徵信息進行提取與分析,找布時間從幾天縮短至2分鐘;在高度依賴“老師傅”的印染環節,“經驗+算法”形成的智能中樞實現了智能配方、協同排產,一次染整成功率提高15-20個百分點……
主打新中式和輕奢風女裝的廣東東莞禾瑞服飾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兩年消費需求越來越快閃化、個性化,經常面臨小單急單增多、開款需求增多、換款頻繁交期急的難題。配備致景科技的“Fashion Mind”智能設計系統後,設計師們結合需求,輸入服裝元素標籤或者導入一張靈感圖,讓AI生成多種不同的款式,再從中進行挑選、調整,設計效率提高了100%,設計成本降低了40%,爆款率也大大提升。
“AI賦能,讓‘小作坊’也能產生大價值。”致景科技副總裁管瑞峰說,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不僅單個工廠可以實現效益最大化,也可以讓訂單高效流轉到最適合生產的企業,讓供應鏈上的千千萬萬個“細胞”,組織成高效、綠色、智慧的生態系統。
“中國製造的數智化改造,或許也會變革‘設計—銷售’兩端拉高微笑曲線的傳統觀念,微笑曲線或許會變得平緩,讓千千萬萬勞動者的汗水,變得更有含金量。”管瑞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