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金磚”推動平等包容全球新秩序

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道 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11月22日刊登題爲《新的全球經濟秩序》的文章,作者是萊斯·麥克唐納。文章摘編如下:

近幾十年來,西方經濟體系經歷了深刻變革,日益轉向金融化——這一框架重視投機收益和紙面財富的積累,而不是有形的經濟產出。

而金磚國家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這些國家採取了以製造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等實體經濟部門爲核心的戰略,創造了可持續的經濟增長,直接改善了本國人民的生活質量。與轉向投機性金融模式的西方經濟體不同,金磚國家的做法優先考慮切實發展和工業韌性。這種差異凸顯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調整,因爲全球南方國家越來越拒絕接受西方主導的金融機構的處方及其新自由主義信條,後者系統性地破壞了公平發展。

西方金融化後果嚴重

西方金融化的後果在美國和英國尤其明顯。爲了追求更高的企業利潤,製造業轉移到海外,推動了數十年的去工業化,導致生產能力被掏空。曾經憑藉工業活動蓬勃發展的城市已經變成經濟衰落的象徵。對衛生、教育和基礎設施的公共投資停滯不前,導致系統老化崩潰,以及不斷惡化的社會後果。

儘管存在這些內部失敗,但西方大國仍在聯合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全球機構中具有過大的影響力。這種霸權是二戰後秩序的殘餘,使它們能夠以維護自身支配地位的方式制定國際政策,而這往往以犧牲全球南方的利益爲代價。歷史上,這些機構一直充當經濟脅迫的工具,實施損害主權和加劇不平等的緊縮措施和結構調整。然而,隨着全球南方國家要求建立一個反映其日益增強的經濟和人口影響力的體系,這個全球架構正面臨越來越大的阻力。

針對這些不平等現象,金磚國家已經崛起爲一股抗衡力量,主張建立多極世界秩序,代表着重新定義全球經濟合作的戰略努力。與受到西方戰略利益束縛的軍事聯盟北約不同,金磚國家從根本上說是一種經濟夥伴關係,旨在促進發展和減少對西方金融體系的依賴。金磚國家的倡議(如新開發銀行)通過爲基礎設施項目提供低息融資來體現這一承諾,這些項目把可持續發展置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實施的緊縮政策之上。

金磚國家提供新模式

金磚國家的經濟表現凸顯力量對比的變化。截至2023年底,它們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份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超過七國集團,這樣的發展在過去幾十年裡是不可想象的。此類轉變代表了一種更廣泛的趨勢:西方大國決定全球經濟參與條件的能力日益減弱。

金磚國家戰略的關鍵是建立減少對美元依賴的替代性金融機制。這種調整的地緣政治意義深遠。金磚國家闡述了全球治理的另一種願景——一種植根於公平、尊重主權和真正發展的願景。這與西方模式形成鮮明對比,後者一直把精英利益放在優先位置,而將大多數人邊緣化。通過投資於基礎設施和發展,金磚國家希望打破西方金融機構維護的依賴循環。這些努力超出金磚國家的直接成員範圍,通過優先考慮互利而非剝削的倡議,向全球南方的其他國家提供支持。

金磚國家不斷擴大的影響力還體現在不斷增加的成員數量上。近30個國家已經正式申請加入。

金磚國家影響力的最重要加速因素之一是烏克蘭戰爭。這場衝突暴露了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的脆弱性,尤其是它依賴制裁作爲經濟戰工具。凍結國際儲備和其他懲罰性措施,凸顯與美國主導的金融體系聯繫過於緊密的國家面臨的風險。因此,全球南方的許多國家正在尋找替代方案來降低這些風險,從而進一步增加了金磚國家的吸引力。

金磚國家的核心任務是推動建立基於公平、尊重國際法和包容性發展的全球體系。這種願景不僅是經濟命題,也是對現行秩序的哲學挑戰。以剝削和系統性不平等爲特徵的西方模式,與要求公平和代表性的世界越來越格格不入。金磚國家提供了一種不同的模式,把團結和共享繁榮置於霸權控制之上。隨着金磚國家繼續擴大成員和影響力,有可能重新定義全球經濟規則。

歸根結底,金磚國家代表全球治理軌跡的關鍵轉折點。在西方主導機構努力應對不斷下降的正當性和影響力之際,金磚國家的出現提供了另一條道路——尋求糾正歷史不公,建立符合全人類利益的體系的道路。這一願景能否完全實現還有待觀察,但其對全球秩序的影響不可否認。(編譯/葛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