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和特朗普罕見攜手合作,加沙停火背後的美國兩黨外交官都是什麼來頭?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本月15日,以色列與哈馬斯就加沙地帶停火達成協議。美國《紐約時報》16日報道稱,在這場危機中,拜登和特朗普極其罕見地攜手合作,分別派出得力干將出面斡旋,而特朗普的中東問題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及拜登麾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中東和北非事務協調員佈雷特·麥格克發揮了較爲重要的作用。這兩位風格迥異的外交官都是什麼來頭?
威特科夫:效率至上的“政治素人”
現年67歲的威特科夫出生在紐約布朗區的一個猶太家庭,早年在紐約律所供職的威特科夫於1986年和同事創業,轉行做房地產商。1997年起,威特科夫離開原創業公司,自行創辦威特科夫集團,截至去年年底其淨資產約爲5億美元。
威特科夫與特朗普的交情始於一個火腿三明治。上世紀80年代,特朗普去律所辦理業務,接待他的正是威特科夫。辦完業務時已是“飯點”,特朗普身上沒帶錢,於是威特科夫請他吃了一個火腿三明治。大約7年後二人再次相遇,特朗普依然記得“三明治事件”,二人就此成了朋友。特朗普從政後,威特科夫爲他提供了不少有關稅務方面的建議,還爲他的政治行動委員會捐款超過200萬美元。
隨着特朗普二度勝選,威特科夫於去年11月12日被提名爲下屆政府的中東問題特使。作爲“政治素人”,威特科夫尚未就任就已經參與加沙停火談判,本月11日,他從卡塔爾首都多哈飛往以色列與以總理內塔尼亞胡會面。同日,內塔尼亞胡決定派出高級談判小組前往多哈,推動達成協議。美國廣播公司(ABC)稱,儘管威特科夫是協議達成前4天左右才加入,但他在最後階段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據以色列《國土報》形容,威特科夫的言談、做派都不像是個外交官,也沒有遵循什麼外交規程;他的談判方式“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一名高職級以色列外交官評價道:“他是個試圖迅速達成協議的商人,表現得很有攻擊性。”
在與內塔尼亞胡的會晤中,威特科夫近乎強硬地向對方轉達了一條重要信息——“特朗普希望您同意達成協議”。據稱這番強硬表態“驚”到多方談判代表,兩名阿拉伯國家官員甚至表示,特朗普的這位特使在一場會晤上取得的成果“勝過拜登的一整年”。
麥格克:中東事務的“狠角色”
有白宮官員表示,此次談判所取得的突破說到底還是拜登的團隊“鋪墊得好”,很多談判的細節是佈雷特·麥格克逐條擬定的,而威特科夫只是一個“執行者”。威特科夫也曾表示,“麥格克纔是主導”。
現年51歲的麥格克是美國資深外交官,共效力4任美國總統,早在2004年就被派駐伊拉克巴格達。在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麥格克參與或引領過多起極具分量的外事談判:比如在2014年至2016年間,美國與伊朗就換囚問題舉行了一系列密談,他就是主要的談判代表之一。2015年起,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成立了“反伊斯蘭國(IS)聯盟”,麥格克被時任總統奧巴馬任命爲這一聯盟的總統特使。
供職期間,麥格克致力於組織協調多方勢力將IS極端分子驅趕出據點,並在“解放摩蘇爾”前的多方談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過,“狠角色”麥格克也因行事風格過於強勢而備受爭議。據美國《新視界雜誌》透露,麥格克派駐伊拉克期間就如同一個“美國惡霸”,曾有人目睹他對一衆當地官員高聲咆哮,滿嘴辱罵威脅。美國《赫芬頓郵報》也曾批評過他這種長期養成的“霸凌”惡習,並諷刺他的行事風格就好比“先把房子點着,再去找滅火器”。有一位中東問題專家甚至將他稱作“白宮裡的中東獨裁者”。
在特朗普首個任期中,麥格克是爲數不多的留任高級官員之一,卻在2018年年末宣佈辭職,原因是無法認同時任政府從敘利亞撤軍的決定。之後,他在《華盛頓郵報》《外交事務》雜誌等多家媒體痛批特朗普,聲稱極端組織會再次“乘虛而入”,最終“打到美國本土”,且特朗普“不配爲三軍統帥”。而對於他的離職,特朗普不屑地表示“壓根不知道此人是誰”,還質疑他此舉只是爲了“譁衆取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