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園跌落神壇,高端水果爲何失寵?

消費降級之下,高端品牌幾乎都經歷了一波品牌降級。咖啡、奶茶、冰淇淋、火鍋餐飲等多個行業高端品牌被拉下神壇,他們或主動降價促銷,或被動變相降價,從過往的高端市場轉而發力下沉市場。

水果市場同樣也不例外。

日前,“中國水果連鎖零售第一股”百果園發佈2024年業績預警公告,稱公司2024年淨虧損約人民幣 3.5 億元至4億元。由盈轉虧的同時,營收下滑近15%,2024年收入較2023年的113.91億元收入減少15%左右。

此外,業績預報還透露,百果園過去一年加盟門店數量從2023年底的6081家減少至5116家,一年減少965家。其中,半年關閉近900家,日均關閉近5家。

百果園營收主要來自加盟店,99%門店爲加盟店。其2024年半年報顯示,百果園6025家門店中,加盟門店和自營門店分別爲6011家和14家。近1000家門店閉店,意味着百果園2024年關店率高達15.9%。

高端水果失寵。水果連鎖零售第一股的發展軌跡,成爲高端水果市場起伏的註腳,整個行業進入下行通道。自2023年1月在港股上市至今,百果園市值距離最高點時縮水80多億。上市第二年扭盈爲虧,營收下滑、門店大幅收縮。

對於百果園而言,更大的挑戰在於,加盟商賺難到錢,品牌對加盟商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弱。

高端水果跌落神壇

高端水果也曾風頭無兩。

2022年,“水果第一股”洪九果品在港交所上市。次年,與洪九比肩,被稱爲“南百果,北鮮豐,西洪九”水果三足鼎立中的百果園也在港股上市。

百果園的企業成長曆程,幾乎就是一個行業垂類的上升史。2001年底,百果園在深圳成立。2021年,成立20年的百果園突破百億元營收大關。兩年之後,2023年1月,百果園在香港上市,業內稱其爲“中國水果零售連鎖第一股”。

2023年,百果園達到規模最高峰。其2023年年報中提到,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水果零售經銷商”,且連續十年(2014—2023年)居“全國水果連鎖門店銷售額第一”。百果園的加盟門店數量也達到最高峰,6081家。

2024年之前,百果園業績一直處於增長態勢。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2023年,百果園近5年營收分別爲:89.76億元、88.54億元、102.9億元、113.1億元以及113.9億元,淨利潤分別爲:2.495億元、4906萬元、2.303億元、3.233億元以及3.617億元。

然而上市次年,百果園開始跌落神壇。首次出現營收利潤雙下降局面,並且淨利潤首次出現虧損。

百果園2024年業績大變臉,其實背後撐起百果園業績版圖的加盟商早已開始滑坡。

一些加盟商倒在了2024年。加盟商Jessica向Tech星球透露,加盟百果園一年,虧損幾萬塊,爲了及時止損,已選擇閉店。另一位加盟百果園近5年的加盟商小豆同樣表示,開店不到五年,虧了三十多萬元,最終她在2024年11月底閉店。

雖然門店經營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選址、商圈租金、人力成本等各個環節成本,都有可能影響最終能否盈利,應該一店一議。但不少加盟商表示,賺不到錢,回本週期、營業額、毛利,都不太能達到百果園對外官宣的水平。

按照百果園加盟經理的口徑,在不包括房租的情況下,加盟一家百果園投資額在40萬元左右,回本週期要看具體門店情況,一般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營業額方面,一線城市平均銷售額一天在8000-9000元左右。最好的標杆店,一天營業額能達到2-3萬元,差一點的一天在4000-5000元。在開門店虧損佔比10%左右,毛利率一般在27%-28%左右。

如果門店日營業額能做到平均值8000元,成本控制在2萬元一個月,毛利達到30%,便能盈利。但從加盟商實際經營情況來看,很少有人能達到盈利線。

不少加盟商表示,實際上一線城市日均營業額在5000-6000元。一個月成本2萬元根本覆蓋不了,毛利達不到30%,能達到20%已經算不錯的水平。

百果園財報顯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其綜合毛利率均在11%左右,淨利率均不到3%。

加盟商流失

高端水果在消費升級浪潮大勢下,曾一度所向披靡。但如今,紅利不再,行業高速增長期已過。

這一點上市公司財報中也有所體現。百果園雖然市場規模逐漸增長,但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已明顯放緩。從2021 年至 2023 年,百果園營收增速分別爲 16.22%、9.94% 和 0.7%,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爲 369.49%、40.35% 和 11.9%。

2024年甚至出現明顯的閉店潮。數據顯示,2019-2024年,百果園的加盟門店數量分別爲4210、4646、5134、5631、6081、5116家。

對應到一個個加盟商個體,他們對業績下滑的體感最爲明顯。

深圳加盟商何久向Tech星球表示,加盟百果園5年,明顯感知到現在門店的業績在腰斬。以前一天營業額可以達到一萬多元,疫情那幾年,生意最好,一年做多能賺三十萬。現在縮水嚴重,一天只有幾千塊。

何久跟朋友三人合夥開了兩家百果園,總投入155萬元。其中,第一家門店投入55萬元,從其他加盟商那裡轉讓來的,生意還可以,何久便跟朋友決定加大投入,100萬元開了第二家。但兩家門店都沒回本,何久稱,去年將那個55萬買的店轉出去了,賣了22萬元。投資100萬的門店,目前看起來很難回本,毛利都達不到30%。

除了價格高,購買人羣減少,門店虧損的很大原因被歸結爲壓貨。按照百果園的加盟政策,加盟商需要統一從百果園集團訂貨,然後公司按照訂單每天給加盟門店免費送貨一次。加盟經理稱,每天送貨就是爲了降低加盟商成本,他們不需要囤貨,降低水果損耗,此外,公司還配置了督導經理,不會讓加盟商盲目訂貨。

看起來很合理的配貨策略,實際上卻成了加盟商詬病吐槽最多的地方。不少加盟商表示,最大的套路就在於壓貨,配貨權在公司。

一位前百果園員工稱,百果園實行分貨制度,不是門店缺什麼補什麼,不是什麼暢銷就配送什麼,而是公司分給門店什麼就必須要什麼。這樣一來便會造成壓貨。

何久稱,壓貨多耗損就大,耗損大就虧損,水果最怕的就是損耗。以前百果園加盟店是壞果多少都可以報損,現在門檻變高了,壞果要超過30%才能報損,30%的壞果定義權掌握在公司手裡,有時候明明超過30%,但會被公司各種理由拒絕報損。很多報損不了,最後只能加盟商自己承擔。

能否報損,報損多少直接關乎着加盟商的盈利。何久稱,一年賺幾萬塊很難的,以前賺錢很大部分是因爲可以報損,那不是一筆小數目,一年壞果報損能報好幾萬元。現在一個月報損只有幾百塊,直接影響了盈利空間。

不過,針對壓貨爭議,百果園方面向Tech星球解釋稱,百果園有“壞貨確認機制”,這是符合水果屬性的基礎機制。壓貨、分貨容易混淆。水果品質原本到店有問題集團會解決,但是如果在門店因爲銷售時間過長,水果保質期短,這個就要門店承擔了。百果園優先考慮保障顧客體驗、加盟商業績,舉例來講,如果顧客進入一家門店,只有某單一類產品,而且陳列零星(不飽滿),顧客的商品與服務體驗不理想,最終加盟商業績也沒有保障。

高端水果生意難做

連鎖品牌企業似乎都有一個萬店夢,百果園也不例外。

2024年1月5日,百果園發佈十年戰略規劃時,創始人、董事長餘惠勇曾展望,“在下一個10年,百果園目標是實現門店數量超萬家,以百億營收爲起點,向千億目標奮進。並將探索大型店、微型店、機場店、商場店等多元店態,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品牌出海將首選東南亞。”

不過,一年之後的今天,百果園距離萬店夢更遠了。加盟門店從6000多家減少至5116家。

更糟的是,百果園對加盟商的吸引力還在下降。

百果園前員工稱,百果園虧損率太高了,水果這個行業主要是看經營者本人,品牌只是加持,如果老闆對水果這個行業有概念的話,有沒有品牌都能做好,百果園的優勢就是管理體系完善。但是,掣肘也多,而且目前大行情不好,百果園的水果售價比較貴,水果本身損耗特別大,如果不能自己守店不建議加盟。

一些盈利的門店也在公開轉讓。加盟商小e稱,她的門店經營不到5年,大概一年半左右時回本。門店生意分淡旺季,平均4000-5000元左右,每年12月至次年6月屬於旺季,去年一年營業額是一百多萬,純利到手22萬元。當初她開店投了33萬元,現在轉讓25萬(不包括給百果園的押金以及房租押金)。

一些加盟商甚至開始勸退其他有加盟百果園意向的人。何久稱,如果有其他好項目,個人建議不考慮,百果園投資回本慢,甚至回不了本。另一位加盟商則直言,已經勸退了好幾個想要加盟的人。

水果紅利逐漸消退。不止百果園,“水果第一股”洪九果品近幾年發展同樣陷入困境,公司陷入資金鍊困境,爲了緩解現金流壓力,洪九果品不得不尋求銀行貸款。此外,因爲未及時公佈2023年財報,洪九果品甚至一度被港交所停牌。目前,洪九果品總市值爲27.95億港元,較巔峰時期的近600億港元蒸發500多億。

業績承壓,高端水果不得不主動求變。2024年初,百果園開啓品牌煥新、推廣招牌果和水果禮盒三大戰略,但營銷開支也因此大大增加。從短期業績結果來看,戰略並不奏效。

百果園從過去精品水果路線,改爲開始強調性價比,啓動“高品質高性價比口碑戰役”行動。

百果園也在主動降低加盟商投入成本,百果園加盟經理稱,以前公司有兩種加盟模式,今年取消了其中一種,只留下一種模式。放棄了裝修+設備權,不再收取對應的5%費用,公司暫停收取特許權使用費。此外,新店開業,百果園還會按照進貨額度第一年會給加盟商補貼4%,補貼一年,第二年按照銷售額補貼2%。

一系列動作,不難看出百果園調整的決心與力度,但最終是否見效還有待時間驗證。畢竟,百果園面臨的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新零售、綜合性商超、全國或區域性的同業態水果連鎖企業,以及線上電商平臺和生鮮電商超市等玩家都是競爭對手。如何保證水果品質的同時打出性價比,對於現在留在牌桌上的玩家來說,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