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93.53%!中國曾經的最大車企,開始“學會跪着做人”

前言

曾經在汽車行業中獨領風騷的上汽集團,連續十六年穩居銷量榜首,如今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這家擁有百年曆史的企業,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德國人創辦的寶昌公司,歷經英商接手、孔家掌控,最終在新中國成立後成爲國有企業。

從最初生產三輪車、農用車,到製造出第一輛“鳳凰”轎車,再到與德國大衆、美國通用合作,推出桑塔納、別克等暢銷車型,上汽集團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成長曆程。

它也曾是民族工業的驕傲,在2004年躋身世界500強,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製造的實力,但如今,上汽集團卻迎來了至暗時刻。

銷量急劇下滑,利潤暴跌超過90%,被比亞迪徹底超越,甚至喊出了“跪着做人,高調做事”的悲壯口號。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傳統模式的侷限性

上汽集團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在改革開放初期率先抓住合資合作的機遇。

與德國大衆的合作,引進了桑塔納這款在中國市場風靡一時的車型,也帶動了國內汽車製造技術的提升。

上汽集團和美國企業攜手後,推出了別克品牌,這樣在國內汽車市場中的地位就更加穩固了。

當然了,上汽集團也積極發展自主品牌,“上海牌”轎車在計劃經濟時代就享有盛譽,成爲那個時代的象徵。

可以說,上汽集團的成功,是時代的選擇,也是自身努力的結果,但這種過分依賴與合資品牌合作的做法,給未來可能遇到的麻煩埋下了隱患。

上汽集團主要靠合資品牌的盈利,而自家的品牌發展比較慢,沒形成太強的競爭力。

榮威、名爵等自主品牌雖然也曾有過短暫的輝煌,但始終未能形成穩定的市場份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邊緣化。

這種“一條腿走路”的模式,使得上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到來時顯得措手不及。

曾經憑藉桑塔納、帕薩特、途觀等車型在中國市場呼風喚雨,如今卻銷量下滑,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

上汽通用也面臨着同樣的困境,別克、凱迪拉克等品牌雖然仍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但銷量也出現了明顯下滑。

爲了刺激銷量,上汽通用旗下多款車型大幅降價,甚至出現了官降十幾萬元的誇張局面。

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雖能短時增加銷量,但長遠看會損害品牌口碑,減少賺錢機會,最後可能讓公司財務吃緊。

報道中上汽通用上半年的鉅額虧損,或許就是這種策略的直接後果,足以見得,上汽集團2024年的銷量目標,幾乎已經成爲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前三季度銷量還不足全年目標的半數,看來第四季度得來個大幅提升,纔有望實現目標。

然而,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都面臨困境的情況下,上汽集團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難度可想而知。

內外部因素的buff疊滿

2016年,上汽就早早開始涉足新能源行業,比比亞迪還要早,率先推出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不過,上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遇到了一些挑戰。

一方面,作爲傳統燃油車巨頭,上汽集團的思維模式和組織架構都難以適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需求。

上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上,比如電池、電機和電控,與行業內的佼佼者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缺乏足夠的積累。

上汽集團在新能源車領域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和比亞迪這樣的新勢力相比,總感覺有些跟不上了。

當然了,上汽集團面臨挑戰,不僅因爲自身原因,外界環境的變化也加劇了它的困難,歐盟對咱們的電動汽車提高了進口關稅,這直接影響了上汽集團在國外市場的計劃。

上汽集團在歐洲要面對35.3%的關稅,這個數字比比亞迪的17%要高得多,這讓上汽在歐洲的競爭力受到了挺大的影響。

即使是曾經在歐洲市場表現不錯的名爵品牌,也不得不在高額關稅的壓力下提高售價,從而失去價格優勢。

除了這些,上汽集團內部的管理問題,也是其轉型升級的一大障礙,管理層頻繁變動,組織架構調整不斷,反映出上汽集團內部的混亂和不穩定。

各個品牌之間缺乏有效的協同,甚至存在內部競爭和資源浪費的現象,像那些自主品牌榮威、名爵、飛凡、智己,各自爲戰,定位重疊,難以形成合力。

飛凡品牌一度單獨發展,但市場反響不佳後,又回到了榮威的懷抱,看來上汽在品牌策略上還是有點猶豫不決。

智己品牌雖然背靠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三大巨頭,但發展也並不順利,銷量平平,產品質量問題頻出,難以承擔起上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重任。

當時,王曉秋接任董事長後,對旗下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高層進行了大換血,試圖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重新構建適應新時代的管理團隊。

但改革不能只靠人員調整,關鍵得更新觀念,提高管理效能,激活創新動力,而上汽集團也需要精簡臃腫的組織架構,減少內部層級,提高決策效率。

不過,或許事情還有轉機,據聽聞,有關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FSD將在中國授權上汽集團開展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的傳聞。

雖未官方確認,但已激起業界熱議和想象空間,如果傳聞屬實,這對於上汽集團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與特斯拉的合作,可以幫助上汽集團快速獲得自動駕駛技術,提升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力。

不過,咱們也得小心過分依賴外面技術的可能風險,上汽集團得持續增加研發資金,掌握關鍵科技,這樣方能確保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股價的短期上漲,並不能掩蓋上汽集團面臨的長期挑戰,市場最終會用業績來檢驗上汽集團的改革成效。

結語

上汽集團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這事兒既有不少難題,又藏着不少好機會,它能否成功轉型升級,不僅關係到自身的未來,也關係到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個問題的答案,最終取決於上汽集團自身的努力和奮鬥,希望上汽集團能夠再次煥發出青春活力,在新的時代浪潮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來源:國際金融報2024-11-01——《營收、淨利雙降,上汽新總裁賈健旭喊話“學會跪着做人”》的報道

來源:青瞳視角2024-10-30——《上汽集團: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累計交付88.6萬輛,同比增長29.5%》的報道

來源:南方新聞網2024-11-04——《車事周評|上汽集團淨利暴跌90%,賽力斯營收暴增600%》的報道

來源:封面新聞2024-11-02——《單月銷量突破50萬輛 超越比亞迪的依然只有比亞迪》的報道

來源:新民晚報2024-08-06——《上汽集團名列2024《財富》世界五百強第93位 連續12年躋身全球行業前十》的報道

來源:華爾街見聞官方(2024-11-08)——《上汽集團: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51.08%》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