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薦項目頻現財務造假,國泰與海通重組帶火國海證券

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的重組,無意間將廣西本土券商國海證券帶火。在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宣佈重組第二日,國海證券開盤漲停。

此後由於資本市場持續火熱,國海證券股價較9月20日上漲超50%。雖然公司股價持續上漲,但國海證券自身業績並不給力,2024年前三季度國海證券歸母淨利潤腰斬。在資本市場持續回暖的背景下,國海證券能否走出經營泥潭?

自營業務"靠天吃飯",前三季度利潤腰斬

作爲地方性券商,國海證券2024年前三季度業績並不好看。

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國海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9.20億元,同比減少3.56%,實現歸母淨利潤1.84億元,同比減少53.04%。同期,國海證券扣非後淨利潤則爲1.80億元,同比下滑55.74%。

從國海證券披露的三季報數據來看,是主營業務低迷及信用減值拖累了公司業績增長。

以公司收入佔比較高的經紀業務爲例,2024年前三季度,國海證券經紀業務及手續費收入爲5.31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6.16億元同比下滑13.80%,下滑幅度較上半年的10.71%仍在擴大。

所謂經紀業務及手續費收入,主要包括代理買賣證券業務、交易席位租賃及代銷金融產品三類。從國海證券半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代理買賣證券、交易席位租賃收入佔經紀業務及手續費收入的95%以上。

國海證券經紀業務及手續費收入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代理買賣證券、交易席位租賃收入下滑所致,而這與滬深兩市成交低迷有較大關係。

2024年前三季度滬深兩市總成交額爲144.3萬億元,同比下降11.09%。從這點來看,公司經紀業務收入下滑速度快於行業平均水平,反映出國海證券在行業內競爭力偏弱的情形。

此外,超2.82億元的信用減值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公司前三季度的利潤表現。

在滬深兩市成交較爲低迷及信用減值較大的背景下,頭部券商往往會在自營業務發力。以中信證券爲例,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證券自營業務下可交易性金融資產爲7608億元,同比增長15.80%。

此外,中信證券其他債權投資、其他權益投資工具投資金額也在快速上升。在此帶動下,中信證券2024年前三季度自營業務收入爲217億元,同比增長37%。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紀業務下行帶來的業績壓力。

除中信證券外,東方財富等頭部券商都在發力自營業務來提升自身經營業績。與頭部券商相比,國海證券自營業務則要弱很多。

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國海證券可交易性金融資產爲185.6億元,同比增長不到3%,其他債權投資金額爲47.52億元,同比下降近24%。不過得益於旗下以股票爲首的權益類投資的復甦,國海證券前三季度自營業務收入爲6.40億元,同比增長20.80%。

一般而言,大型券商爲了減少可交易性金融資產中持倉股票帶來的影響,往往會加大固收類投資,而這類收益比較穩定。而國海證券自營業務受制於股票類權益投資,導致的結果必然是公司業績波動性極大。

當資本市場景氣時,憑藉持倉的股票公司自營業務業績會大幅上升,當資本市場萎靡時公司自營業務表現則會相對慘淡。

如何破除"靠天吃飯"的經營格局,是國海證券等中小券商需要重點解決的難題。

保薦項目頻現財務造假,投行業務連續四年收入增速下滑

前幾年,在IPO發行提速的背景下,各大券商都在發力投行業務。

國海證券也不例外,公司前幾年在投行領域持續招兵買馬,但由於其保薦的項目頻頻踩雷,加之自2023年8月以來IPO暫緩發行,國海證券投行業務一直沒有起色。

其中影響較大的便是國海證券2015年爲勝通集團保薦債券發行一案。2016年1月,國海證券與勝通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國海證券擔任"16勝通01"、"16勝通03"、"17勝通01"的主承銷商,並收取了1798萬元承銷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勝通集團財務情況開始惡化,旗下多隻債券違約,此後公司因爲債務問題申請破產。

經證監會查明,在2013年至2017年,勝通集團通過虛假編制財務報表的方式,累計虛增收入615億元,虛增利潤119億元。

作爲勝通集團保薦機構,國海證券因爲未"勤勉盡責",被證監會沒收1798萬元承銷費,並處以60萬元的罰款。此後,廣西證監局、深交所分別對國海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負責"勝通債"保薦發行的相關責任人也被證監會處罰。

受"勝通債"影響的多家金融機構將國海證券告上法庭,要求國海證券承擔連帶責任。

除"勝通債"外,國海證券保薦的榮聯科技也涉嫌虛增利潤,財務造假。北京證監局調查顯示,榮聯科技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通過虛減成本的方式合計虛增利潤超2億元。

據悉,榮聯科技2015年非公開發行保薦機構爲國海證券,督導期持續至2016年底。這也意味着,榮聯科技財務造假期間,國海證券仍作爲中介機構進行持續督導。

近兩年,國海證券明顯想在投行領域發力,不斷招兵買馬,保薦人數量也在逆勢增長,但其佈局投行業務似乎並沒有想象中順利。

2024年前三季度,國海證券投行業務收入僅爲7543萬元,同比減少超35%,這也是國海證券自2020年以來,連續四年投行業務收入增速出現下滑,即便在2021年、2022年投行大年國海證券也未能倖免。

國海證券投行業務增速放緩,一方面與頭部券商迅速搶佔市場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公司保薦的項目頻頻暴雷有關,國海證券投行業務何時能夠回暖,「界面新聞·子彈財經」將保持關注。

踩雷昔日浙江女首富,股票質押風險頻發

國海證券除保薦項目頻頻翻車外,公司自身合規風險也不容忽視,尤其是股票質押式回購風險。作爲上市券商,股票質押式回購是國海證券重要的收入來源。

所謂股票質押式回購,是指符合條件的資金融入方(簡稱"融入方")以所持有的股票或其他證券質押,向符合條件的資金融出方(簡稱"融出方")融入資金,並約定在未來返還資金、解除質押的交易。

該行爲主要發生在上市公司大股東將手中股票質押給券商以此來獲取資金。券商則通過融出資金的方式,來獲取利息收入。

截至2024年6月30日,國海證券股票質押式回購餘額爲25.77億元,上半年爲國海證券帶來了3065.66萬元的利息收入。

不過相對於幾千萬的利息收入,公司質押式回購融出的資金能否平穩收回更加重要。截至2024年6月30日,國海證券因股票質押式回購產生的訴訟便多達10多起,訴訟涉及金額從幾百萬元到數千萬元不等。

比較知名的便是東方園林股票質押一案,根據國海證券表述,國海證券於2016年7月28日、2016年10月17日與彼時東方園林實控人、前浙江女首富何巧女簽訂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協議書》,質押股份爲數千萬股。

後續因爲東方園林暴雷,何巧女無力將質押的股票贖回,國海證券因此將何巧女告上法庭。截至2024年7月8日,國海證券總計收到南寧江南區法院劃付的執行款4765.66萬元。不過相較於當初融出的資金,僅4700多萬元的執行款顯然不足以讓公司全部"回血"。

由於股票質押式回購等項目頻頻踩雷,國海證券因此計提了大量的減值。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國海證券信用減值損失累計超12億元。同期,公司歸母淨利潤也僅爲22.5億元左右。

對於公司頻繁的減值計提,也曾有股民在投資者平臺詢問國海證券。對此,國海證券僅表示,公司經營正常,嚴格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真實準確地反映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爲此,「界面新聞·子彈財經」以郵件方式諮詢國海證券,在未來開展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如何有效避免踩雷,截至發稿日,並未收到國海證券方面回覆。

股票質押式回購,是上市券商業務構成之一,但國海證券因爲股票質押導致資金無法如期收回,也反映出公司業務合規風控上存在較大的風險。此前,因爲合規風控問題,國海證券也頻繁被監管層處罰。

對於國海證券而言,依靠資本市場回暖及"蹭"上券商重組的行業熱點讓公司股價回暖,但這種行爲並不長久。如何像中信證券等頭部券商一樣,減少行業週期波動對自身業績影響纔是公司管理層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