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交樓”一週年 頭部房企撐起行業過半交付量

“保交樓”被寫入中央政治局會議內容中,已經近一年時間了。

這一年裡,從中央到各級地方,都在不斷開會強調這三個字的意義——不僅是穩定購房者信心的關鍵,更關係國計民生。

尤其今年上半年,市場短暫的小陽春後,復甦勢頭未能持續,房地產企業風險仍在深化,退市、債務違約、逾期交付、停工緩建等問題依然在發生。

作爲樓市底層邏輯的“保交樓”,更是面臨只可加強不可鬆懈的重託。

而頭部房企,是這項任務裡關鍵的壓艙石。

房企:完善交付體系

把“保交付”作爲重中之重

近期,億翰智庫發佈了今年上半年中國典型房企交付業績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整體來看,頭部企業仍然是“保交樓”的主力——TOP5房企的交付套數均超過10萬套,佔TOP50房企整體交付量的36.38%,TPO10房企的交付套數超過整體的一半。

交付業績報告顯示,碧桂園、萬科、融創位居前三。

其中碧桂園交付套數爲27.8萬套,累計交付面積3438萬平方米,在交付量上穩居行業第一,且遠超第二名(12.8萬套)和第三名(11.7萬套)的交付總和,佔據TOP50房企上半年總交付量的13.7%,大幅領先同行。

一些出險房企也在力保交付,恢復自己的市場信譽。例如,綠地集團交付10萬套,旭輝集團交付5.5萬套,陽光城交付均超4萬套,佳兆業集團交付2.1萬套,中國奧園交付1.9萬套。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霄認爲,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房企交付情況表現不錯,較去年有明顯改善。

據瞭解,爲了提高交付效率,今年不少頭部企業都在從工程把關、交付流程標準化等多方面完善自己的交付體系。

交付量最大的碧桂園,早就已經從風險管控、品質標準、過程管控、服務跟進等多個維度,形成一套覆蓋交付前、中、後全週期的標準化動作流程,持續提升基礎產品力,全力以赴保交樓。

2023年,碧桂園實施強基行動3.0,進一步強化工程管理體系,完善技術標準體系。精細、完善的工程管理要求貫徹在前置策劃、樣板先行、技術交底、舉牌驗收、承接查驗、維保修管理等全過程。

其中,樣板先行,是指實行樣板分級管理制度,戶內、園林、外立面、地下室、屋面等五大交付樣板必須通過項目、區域現場驗收。

舉牌驗收是指主要工序施工完成進入下一道工序前,由甲方、監理、施工單位及班組對工序施工質量共同進行驗收,質量合格符合驗收標準後,由驗收責任人共同進行舉牌驗收,方可開始下一工序。

另外,還有領導一線督查、現場經驗交流等,固化管理行爲、狠抓關鍵工序、使動作標準化,確保房屋的基礎產品力。

除了項目層面的自檢,碧桂園集團層面,還建立了全週期質量檢查體系——通過工程巡檢,交付評估,飛檢、綜合巡檢制度,對所有區域實行季度全覆蓋的工程巡檢,從土建工程、裝修工程、機電工程、實測實量等多維度,確保施工品質和施工安全,規範現場管控。

據瞭解,2023年上半年,碧桂園累計工程巡檢645個批次,碧桂園區域總走訪工地1364次。

爲了增強品質公信力,在項目正式交付前,碧桂園還會聘請第三方對所有交付批次開展交付評估工作,結合業主敏感點,對戶內、公區、外立面、園建綠化設置了800餘個檢查項。交付評估成績不達標的不允許交付。

2023年上半年,碧桂園累計交付評估592個批次(部分項目2022年已完成交付評估),交付評估一次性通過率達92%。

而碧桂園的業主們,同樣能參與到“交付監工”中——碧桂園全國各項目會不定期舉辦工地開放日活動,邀請業主提前走進項目,瞭解項目進展。同時,部分項目開展常態化工地直播,邀請業主“雲監工”,隨時隨地關注工程進度。

在交付前,項目會面向業主舉辦預驗收、雲驗收活動,徵集業主的意見並及時反饋。憑藉專業的“快修隊”,收房過程中出現的需求,基本能做到“當天發現、當天整改”

而交付後,碧桂園還會持續開展客戶定期回訪、滿意度調查等一系列工作,用真實的反饋提升客戶服務。

監管:持續出臺支持政策

保預期穩民生

交付不是一個孤立的節點,保交付也不僅僅靠企業的努力就可實現。

“保交付”數字轉好的背後,政策和地方,以及金融端的扶持功不可沒。

中央層面,2022年7月2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壓實地方政府責任,保交樓、穩民生”,“保交樓”也首次寫入政治局會議文件;9月份,全國2000億元專項借款資金啓動,“保交樓”資金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11月份,央行和銀保監會發布“金融16條”,明確指出要積極做好“保交樓”金融服務。同月,央行推出2000億元“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房企的信貸、債券和股權融資“三箭齊發”;12月15日,包括“保交樓”在內的“三保”被首次寫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而地方層面,去年下半年就有近40個省市出臺保交樓舉措。5月以來,包括福建、廣州在內的多省會、城市,密集舉行專題會議、出臺政策,加強房地產項目預售資金監管,內容涉及專戶管理、建立預售資金移動預警機制等。

2023年7月10日晚間,央行和金融監管總局宣佈,將去年一系列政策中的“王炸”政策——“金融16條”有關政策有適用期限的,將適用期限統一延長至2024年12月31日。

這兩條延期的政策,一是對於房地產企業開發貸款、信託貸款等存量融資,在保證債權安全的前提下,鼓勵金融機構與房地產企業基於商業性原則自主協商,積極通過存量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進項目完工交付。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可以允許超出原規定多展期1年,可不調整貸款分類,報送徵信系統的貸款分類與之保持一致。

二是對於商業銀行按照《通知》要求,2024年12月31日前向專項借款支持項目發放的配套融資,在貸款期限內不下調風險分類;對債務新老劃斷後的承貸主體按照合格借款主體管理。對於新發放的配套融資形成不良的,相關機構和人員已盡職的,可予免責。

總結來說,就是房企的存量債務可延期,並鼓勵商業銀行繼續爲“保交樓”發放專項借款配套融資。

在業內人士看來,兩條政策的延期,有助於促進項目完工交付,在保交樓的同時,也有助於修復市場預期。

億翰智庫在研報中預計,“保交樓”工作仍然是國家和社會的關注焦點,隨着2023年國家更多相關政策落地,支持“保交樓”的工作會順利進行,整體的交付情況將呈現出邊際向好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