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爲新世代持續籌謀
作者 | 王小娟
編輯 | 周智宇
作爲寶馬迎戰電動化的關鍵籌碼,其新世代車型量產落地已按下倒計時。
近日,寶馬的首批新世代電動測試車型已在匈牙利工廠下線,標誌着其已經進入2025年末正式量產啓動前的最終準備階段。在廣州車展上,寶馬方面也宣佈,首款國產新世代車型將於2026年在寶馬瀋陽鐵西工廠裡達廠區下線。
爲了迎接新世代車型的到來,過去幾年裡,寶馬持續升級在華研發和生產體系。自2010年以來,瀋陽生產基地已累計投資近1050億元人民幣。
最近,華爾街見聞也參訪了寶馬中國瀋陽鐵西工廠,近距離了解寶馬爲新世代車型面世做好的準備。
鐵西工廠是寶馬瀋陽生產基地的重要組成,聯同大東工廠、裡達工廠,構成了寶馬集團全球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
作爲智能化的工廠,穿梭而過,看到的工人數量並不多,大多數時候是機械臂來回抓取作業。
在鐵西工廠,車身車間擁有激光焊、球焊、鉚焊等16種世界級水平的連接工藝,不同的連接技術可針對性應用於不同的功能需求。
同時,車間可利用自動化激光檢測功能對每一臺白車身上的超過1000多個縫隙、斷差進行高精度檢測,再由幾何大數據平臺對海量數據進行監控、分析,提前發現潛在的質量問題。
在工廠內部,一層用於生產、二層用於傳輸的設計極大提高了效率。行走在工廠,能看到一層的作業和上層的傳輸互不干擾,運輸過來的白車身也可以側轉,讓工人不用長時間仰頭作業。
另外,數字化更是現代工廠高效、嚴謹的關鍵,在寶馬鐵西工廠,前沿AI技術“硬”科技正在深度賦能高精度、高品質產品生產。
寶馬的“燈塔”平臺,其英文名稱BEACON是BMW(寶馬)、E2P(新興科技到產品)、AI Algorithm(人工智能算法)、Computer Vision(計算機視覺)、OR(對象識別)、NLP(自然語言處理)的首字母縮寫。
代號“燈塔”的人工智能平臺作爲“超級大腦”,爲寶馬在國內的所有生產和運營提供數字賦能,在其支撐下,寶馬瀋陽生產基地已上線約100種人工智能應用,準確率趨近100%。
在鐵西工廠的塗裝車間,一套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系統負責對每輛車的噴漆表面進行拍照和分析,在100秒內可拍攝10萬張照片。通過機器學習,該系統如同擁有了“火眼金睛”,能夠越來越智能地識別漆面的微小瑕疵,以確保部件和塗漆車身完美無缺,自源頭開始,確保交付的每一件產品均嚴格符合高標準質量要求。
近些年,寶馬對於中國市場的佈局更加深遠了,這不僅體現在生產的工廠方面,還在於研發中心的佈局。
當下,中國已成爲寶馬集團在德國以外最大的研發基地,在北京、上海、瀋陽和南京均設有研發中心;3000多名BMW設計師和研發工程師與本地“科技朋友圈”密切合作,爲寶馬的智能化添磚加瓦。
在寶馬的中國研發體系中,四大研發中心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各自承擔着不同的研發重點。其中,瀋陽研發中心專注於電動出行技術的研究,中國特有模塊開發和智能網聯汽車及整車的集成和驗證。
寶馬瀋陽研發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來就聚焦於電動化技術開發和產品國產化標定及驗證,以行業領先的嚴苛標準,滿足中國市場和消費者需求。
參訪中,華爾街見聞還走進今年投入運營的全新複合型EMC(電磁兼容)實驗室。這一實驗室是寶馬在國內加碼智能化的重要實驗室之一。
這是業內首個兼具智能網聯與電磁兼容測試能力的複合型實驗室,可以行業平均水平3-4倍的標準對車輛進行嚴苛電磁兼容測試。天線空口測試區是智能網聯汽車無線通信技術的堅實後盾,已預留測試空間用於未來整車級別車載天線性能的全面評估。
將如此重要的實驗室設置在中國,也足以窺見寶馬想借助中國生產研發力量,佈局未來的決心。
2024 年前三季度寶馬集團的研發支出爲66.42億歐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7%。這些投資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一是對車型的電動化和數字化研發;二是自動駕駛領域;三是新車型的研發,包括BMW新世代車型。
這些投入的方向,都與中國市場的變化有着很大的關係,都在鏈接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當前的汽車行業,潮起潮落,風雲突變,傳統豪華品牌的地位不斷被挑戰。寶馬也需要全力以赴,從生產、研發等各個方面,爲新世代車型的到來佈局,並充分了解中國市場的變化,生產更智能產品,才能一直保持着在中國市場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