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每月一題”促進重點羣體就業
最近,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研三學生郭凱旋,通過參加由北京市昌平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舉辦的“英才聚昌”駐昌高校畢業生“進企行”活動,來到位於昌平區的北汽福田、福田康明斯公司參觀交流,近距離了解企業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感受企業文化、工作氛圍。
雖然距離畢業還有半年多時間,但郭凱旋已經有了找工作的緊迫感。高校畢業生作爲就業的重點羣體,每年都備受關注。今年,北京市委深改委“接訴即辦”改革專項小組將“重點羣體就業問題”納入2023年“每月一題”計劃。在該計劃協調下,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針對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羣體就業面臨的求職、維權等困難問題與多部門及16個區協同聯動,從開發就業崗位、政策幫扶、保障勞動權益等方面入手,促進重點羣體就業。
“昌平區始終將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爲就業工作的核心。”昌平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齊俊國介紹,昌平區充分發揮駐昌高校多、人才資源富集等區域優勢,以服務駐昌高校、高校畢業生及重點企業發展爲根本,不斷擦亮“英才聚昌”品牌、完善就業實習見習體系、健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長效機制,紮實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家住昌平區延壽鎮的馮玉豪是北京農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今年7月剛畢業時,他曾因找工作而焦慮、迷茫。如今,通過昌平區的“陪伴式”就業幫扶,他已成爲延壽鎮的一名鄉村振興協理員。
“區裡和鎮裡的工作人員會不定期地聯繫我,詢問我的想法和就業需求,併爲我推薦工作崗位。鄉村振興協理員的工作就是通過他們瞭解到的。”馮玉豪說,自己在農村長大,通過讀書又看到了城鄉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成爲鄉村振興協理員既能爲家鄉出一份力,又能滿足自己對就業的期望。
目前,昌平區設置高校畢業生服務專員1129名,創新畢業生“1+N”幫扶、困難家庭畢業生“私人訂製”等服務模式,實名幫扶813名高校畢業生解決就業困難。
爲助力畢業生提前走入職場,昌平區制定出臺《昌平區大學生實習見習工作實施方案》,在全市率先啓動規範化區級就業實習補貼工作,打破戶籍限制,將駐昌高校學生全部納入區級實習補貼範圍。首創機關事業單位實習見習補貼資金年初預算撥付機制,促成北京化工大學等多所高校與區內機關事業單位簽訂“一對一”實習實踐基地協議。認定北汽福田等8家區域頭部企業爲區級大學生職場體驗基地。
郭凱旋是第一次參加此類求職活動。從學校老師那裡得知消息後,他的第一反應是“一定要去”,因爲他覺得這對自己的求職“會有很大的增益效果”。
相較於去招聘會,來企業實地參觀交流讓郭凱旋對未來的工作有了更多瞭解,“一方面能更直觀地瞭解企業及其生產的產品,另一方面能與企業內部人員就招聘情況、薪資待遇等有更深入的交流,對我從事汽車行業很有幫助”。
如今,信息化帶動着就業服務的智能化發展。北京大興區在全市率先建立“家門口智慧就業服務”系統,打造智慧就業新場景。大興區禮賢鎮的李振山靠偶爾打零工維持基本生活。大興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通過“家門口智慧就業服務”系統,精準識別到李振山尚未就業參保的信息,並“派單”至李振山所在村的就業服務專員。隨後,鎮村兩級就業服務專員便上門對李振山進行“家訪”。
針對李振山“有就業意願但沒有就業目標、自身就業條件不足、求職信心不強”等特點,就業服務專員結合系統自動生成“一人一策”服務套餐,開展精準幫扶。
之後,結合李振山種植經驗豐富的就業優勢,就業服務專員通過系統幫他找到了家附近林場護林員的工作,並通過“一對一”指導,幫助其順利就業。在區、鎮、村三級專員的共同努力下,李振山在人生新“賽道”上忙碌了起來。
自《大興區重點羣體分類分級就業服務規範》實施以來,已累計服務重點羣體達8萬人次,促進1.9萬名城鄉勞動力實現就業。“家門口智慧就業服務”系統也已在大興區3個鎮、13個村社區開展試點工作,累計服務重點羣體勞動者2114人。
今年以來,北京全市促進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7.9萬人,幫扶5萬名本市農村勞動力就業參保,面向企業職工和重點羣體開展培訓137.7萬人次,北京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達96%。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喆 記者 張敏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