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愛臺灣就該相信臺灣將打敗中國大陸?(翁履中)

戰爭的勝敗靠的不能是信仰,而是實力。在臺灣沒有累積到足夠的能力之前,臺灣需要的不是膨脹的信心,而是說實話的良心。(示意圖/達志影像)

「你爲什麼不相信有美國、日本的幫忙,臺灣就能打敗中國大陸?如果臺灣贏了,你會被打臉!」

新春期間,海外臺灣僑胞的聚會上,一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僑胞,要我對臺灣有信心。他說,海外的學者大都支持跟美國一起力抗中國大陸,認爲呼籲和平對話的我,對臺灣信心不足,應該多愛臺灣一點!

其實,這樣的想法不難理解,因爲在美中競爭越來越緊繃的情況下,臺灣確實看見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都用強硬的立場來對抗中國。從新任衆議院議長麥卡錫預計造訪臺灣,到剛成立的「中國特別委員會」主席蓋勒格表態,打算到臺灣舉辦挺臺聽證會,加上各項協助臺灣強化國防的軍售案,甚至還有抗中立場鮮明的衆議員帝芬尼,提議推翻一中政策,與臺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美國一波接一波的挺臺力道,無疑的推升了特定立場支持者的抗中信心,可是,這些動作卻也把臺灣,一步步的推向兩岸攤牌時刻。

攤牌,不見得會是戰爭的形式,北京當然可能不用武力,而採用經濟制裁的方式來脅迫臺灣。以目前臺灣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對外貿易,都與中國大陸有關的現實來看,一旦攤牌,試問誰可以保證臺灣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找到替代方案,減少對臺灣人民生活的衝擊?有人說,呼籲和平,維持現狀,是假議題,因爲國際政治沒有現狀可以維持。也有人說,北京不願意談,不是臺灣的問題。

事實上,所謂現狀,並不是一個完全靜止不動的狀態。從1949年以來的七十多個年頭,臺灣能夠維持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正是因爲我們一直用智慧,堅持在兩岸現實賽局之中,竭力不讓比賽中止。因爲臺灣很清楚,比賽停下來,攤牌時刻要比的是手中的籌碼,籌碼夠多攤牌纔有機會不輸,當前臺灣應該捫心自問,除了科技產業優勢之外,我們還具備哪些攤牌條件?北京不願意談,除了對執政黨有意見之外,恐怕更現實的原因,是在北京眼中,臺灣沒有值得上桌談判的條件。

美中兩強競爭進入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照理來說,想要從陷阱中脫身,需要透過民主政治中不同意見的理性辯論,來確保敵意和善意持續拉扯,不致朝向全面對抗。然而,因爲多年來產線外移,導致勞工失業,反全球化加上疫情困擾,讓美國民衆對中國大陸缺乏好感,反中的氛圍下,兩黨內抗中的鷹派聲勢,遠遠大過溫和的鴿派。民主黨鷹派把對中國的制約重點,放在科技戰與貿易戰,因此我們看到拜登政府,雖然主張中美要保持溝通,建立護欄,但是另一方面卻也對美國企業與中國大陸科技產業的連結,設下了更嚴格的約束。而在共和黨方面,抗中的態度直接用行動來表達。新成立的「中國委員會」就明白表示,要全力協助臺灣取得軍備,做好建軍備戰,提高自我防衛的能力。

正因爲華府存在鷹派和鴿派的路線差異,讓美國對臺灣的策略,也出現戰略模糊是否應該轉變成爲戰略清晰的辯論。絕大多數對美國挺臺充滿信心的民衆,不瞭解支持戰略清晰的一方,其實(其中不少人)盤算的,是:「如果兩岸發生戰爭,美國就有機會拉開跟中國之間的差距,因爲戰場不在美國。」然而,在臺灣支持戰略清晰的陣營,其實不是不知道戰場會在臺灣,只是更相信美國的實力遠遠超過中國大陸,因此,只要臺灣跟美國一起做好戰爭準備,就能達到嚇阻效果,讓北京不敢輕舉妄動。

同樣是戰略清晰,但想法和目的其實全然不同。對美國內部政治了解有限,而資訊的解讀又太過樂觀,只做戰爭準備卻沒有思考其他可能,導致臺灣幾乎是半主動的,踏入中美之間的修昔底德陷阱。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爲何不相信臺灣會戰勝中國大陸?答案很簡單,因爲戰爭的勝敗靠的不能是信仰,而是實力。在臺灣沒有累積到足夠的能力之前,臺灣需要的不是膨脹的信心,而是說實話的良心。

(作者爲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