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QS排名還不靠譜的排行榜?

很多學生和家長喜歡噴QS排名,覺得QS排名不夠學術,數據可以優化,學校可以充值,滿滿的商業味道。所以,每年出榜單,每年都有人罵。但罵的人越多,反而接受程度越大。

英國其實還有很多本土榜單,只針對英國大學那種的,比如英國大學指南排名CUG在上週就更新2025版本的排名了。這個榜單一出,還是有一堆國內學生和家長在罵,紛紛表示排的啥東西,一點參考意義都沒有,還有些人表示,是用腳排的吧?

有一說一,任何一個榜單,只要更新的時候,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就沒有哦不被噴的排行榜。畢竟排名代表了學校佔據核心資源位。誰的排名越靠前,流量越大,來年生源和申請量就越突出。

今天我們來側重聊下英國CUG這個榜單,作爲本土更新的比較勤快的一個重要榜單。CUG的排名規則和qs是不一樣的,相對來說,這個榜單是給人家英國本土學生看的。本土學生一般在igcse升學本科的時候會主要參考的。指標方面來說,cug會更看重學生滿意度,科研質量,科研密集程度,就業前景,師生比,人均學術投入,以及設施投入等數據,甚至輟學率也在指標裡面。會清晰的反饋一個學校的學術能力,以及學生體驗度,還有設施這些數據。

所以對於本土學生來說,這個榜單是十分重要且有指導意義的。相反,他們反而不看那什麼qs排名,一般本土要麼看times排名和cug排名,還有一個5-8年才更新一次的REF排名。當然REF排名主要是學校和學校的老師會去看,因爲涉及到政府撥款。只不過更新不那麼勤快而已。

而且CUG的榜單,每年都會根據每一屆新生具體調研報告和指標反饋一手信息,所以這個榜單在本土的聲譽一直是挺高的,相對來說,這個榜單本身也沒有qs那麼重的商業化痕跡。學校打榜的意圖就不大。整體來說,cug這種榜單,會比較客觀反映英國當地學生選擇學校的先後序列。

我們具體看下榜單前30位:

前30學校裡面比較有衝突的是第4的聖安,第6的Durham,第7的拉夫堡,第8的巴斯,第11的蘭卡,以及第12的薩里,還有第15和第24的kcl。當然,像UEA和york以及貝法還有紐卡這個學校排名也很多學生有疑問。

像杜倫、拉夫堡、聖安、巴斯、蘭卡這些學校,你看qs排名不行,但當地reputation好像都不錯。歷經這麼多年,這些學校在這方面依舊位置比較穩固。

本身來說這個榜單沒毛病,大家有心的可以直接去看一下本科的錄取分數,就同專業的,這些學校錄取分數都不低的。尤其是杜倫和聖安這種。能這麼靠前,在人家本土學生心中是有絕對地位的。包括巴斯也一樣,否則王子不會去站臺背書當校監的。能被王室插旗的,包括Exeter這種,人家本土名氣肯定是有的。

拉夫堡這個學校的地位就比較特殊,這個學校學生滿意度極高,基本是滿分的。作爲英國的體校,歐洲靠前的體校,類比的話可以當作國內的北體。學校是基建狂魔,給的大量撥款都在維護各種設施。這個學校比一般的學校拿到的撥款多多了。即使撥款多,一樣每年都很差錢,因爲維護費用高。所以這個學校也會靠一些其他渠道去創收,比如碩士項目,尤其是商科和傳媒方向。

在沒有qs排名的時代,很多學生就會對拉夫堡這種投懷送抱,覺得排這麼靠前肯定有些東西。事實上的確體驗下來,各方面挺好,學費也不高,當地生活費類比下來是中下,老師也很nice,學校各種體育要用的項目多到你不知道玩哪個。讀起來只要不去倫敦校區,真的很酸。尤其是那些去他們家讀體育相關的,比如運動康復啊,體育管理啊等等。人家開設的項目很全,儲備也很強。

至於surrey還有york這種,在本土本身人氣值也挺高。畢竟本土學生,有些是就近就學的,在學校都是羅素集體成員學校的情況下。人家不會特別去選那種排名差個幾名的那種,他們會選那種差不多一個梯隊的選其中一個即可。像york這種類比下其實就是我們國內的211學校。你能申211,你會具體去挑211的層級嗎?很多學生不會的,除非涉及到城市和是否是商學院性質的。哪種分數也不一樣。

國內學生和家長還有一個和本土學生不一樣的感觀就是,爲啥有些好的學校,比如國王學院和愛丁堡以及曼大這種學校爲啥排名這麼拉胯,都到前10之後了,說好的王曼愛華了。

這就和人家榜單的指標有關了,qs切的是大指標,其實他們也參考cug的數據,但只參考部分而已,核心把指標放就業上。cug有幾個很重要的指標是學生滿意度,你像愛丁堡,曼大這種基本都是過不了50分的,常年被本土學生差評的。差評的理由也很多,搞創收,課程難度大,容易掛科,大一輟學率高,學費漲幅過多等等。

就本土學生覺得,與其去這類學校,還不如挑選一些風評好的。至於什麼qs排名。人家本土學生都不看,又不靠這個去就業。英國本土就業,人家也不看學校排名,主要看你成績,其次看專業。或者說專業其實也沒那麼看重,主要看你經歷或相關經驗是否匹配。最起碼絕大多數企業是這樣,大部分高校也一樣,你看牛劍的一些教職員工,博士是Leicester和york出來的也很多。人家沒有學校歧視,不像國內,排名看的就很重,你得按這個框架來。人家不需要這樣,總共才5000多萬人口,學校資源足夠了。都有學上的,不像國內本科依舊是重要資源,尤其是985和211,算得上教育的稀缺資源。

總了個結:所以,不是CUG這種榜單不靠譜,而是國內學生和家長所站在的思考角度不一樣。你用國內的行情去參考人家本土的榜單,你的確感覺處處都是違反你認知的結果。

但如果你按照人家本土學生和家長的思維去看待這個榜單,就很合理了。而且,排名用的指標也很重要,人家都是多維去根據自身情況去考慮這些指標的。國內的排名其實也不靠譜,你高考去選學校,基本都是參考一個分數線。所以本科規劃極其潦草,爲啥張雪峰老師能這麼火,是真因爲他很專業嗎?不是的,是因爲國內家長和學生在這個方向上拿到的資料和信息太少了。學校做的評分依據指標也太少了。你壓根得不到太多正面信息。不像人家海外的學校,很多指標,數據,你都可以查閱。有些專業榜單,也會給你一個數據參考。學校爲什麼好,人家科研產出,師資力量都會有具體評分。你在國內能看得到這些嗎?你不能,你只能兩眼一抹黑,根據你的分數去選一個自己感覺上會很好的學校。

而這時候,如果有人能給你多一點信息參考,甚至能跨越時間週期給你一定選學校和專業建議,你會感覺他們太強了。反過來看,是不是咱們在這行空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