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道人車混行、擋路物件太多……人行道安全如何保障?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調查|便道人車混行、擋路物件太多……人行道安全如何保障?

好好在便道上走着路,旁邊竄出一輛電動車,只能連忙躲避;明明便道已經夠窄了,還有雜七雜八的東西擋路,只能走到馬路上人車混行……北京市發佈的《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環境規劃設計標準》中提到,城市道路應按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小汽車的優先次序分配路權。但記者調查發現,在有些路段,行人的路權仍然很難得到保障。

位置:中關村東路、西四環中路

爲了不在馬路逆行 騎手直接騎上便道

中午12點半,位於中關村東路的世紀科貿大廈正是繁忙的時候。大廈所在的院子有很多餐飲門店,拎着打包袋的騎手頻頻從店內走出,來到院子的西門外。

西門外的便道,儼然已經成了電動自行車的停車場,車子向南向北各自排出去二三十米的距離。靠北的便道稍微寬一些,即使停了車也不太妨礙通行。但靠南的便道明顯窄了很多,車子又停得很雜亂,便道上只留下了很窄的一條小通道。一旦有騎手過來停車,就會和對面走來的行人“打架”,行人必須先給車讓道才能接着走。

來取餐的騎手,有些還算比較“規矩”,會先沿着非機動車道騎到西門,再轉個彎把車停到便道上。還有的騎手,則完全不顧行人的安全,直接在便道騎上了車。

“不知道的,還以爲這裡是電動車的專用道呢。”在附近上班的張先生,因爲單位沒有食堂,中午有時會來大廈就餐,每次走到西門外的便道,他都得格外小心,“有些騎車的連減速都不減,擦着你身邊就過去了。”

記者在北側便道看到,有騎手從最北端的北四環西路一路沿着便道騎過來,足足騎了有200米,一直到大廈西門附近才找了個空當把車停下,騎車的過程中還在查看手機。還有的騎手,取完餐之後會走向南側便道,他們的電動車就停在這裡,但騎上車之後,他們並不會去往非機動車道走,而是直接沿着便道向南騎行而去。旁邊的行人經過,都得靠邊躲着。

這些在便道騎行的騎手,方向基本都是由北向南,如果去便道之下的非機動車道騎行等於是在逆行,有一定危險。而在便道上騎,自己倒是安全了,但是危險卻被轉嫁到了行人身上。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五棵松橋的西南角、西四環中路輔路旁邊的便道上。這裡有一個美食城,旁邊還有多家做餐飲的底商,晚上7點半,雖然已經過了高峰期,但不時還會有外賣騎手來到這裡取餐。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從五棵松橋的路口自北向南而來,有的騎手把車停在了非機動車道上,取完餐後直接騎走,全程不上便道。有的雖然騎上了便道,但也只是在餐飲門店前稍加停留,取完餐之後,往南不遠處就有一個出口坡道,騎手們很快也會從坡道離開,儘量減少在便道上與行人的接觸。

但還有個別騎手是由北向南而來,爲了不在非機動車道上逆行,他們把車騎到了便道上,眼看此時行人不算多,騎手騎車的速度都不慢。有的電動車前照燈非常亮,從遠處騎過來,閃得人眼睛都要睜不開了。

位置:中關村東路、北三環中路

上下天橋全程騎行 速度甚至快到“模糊”

行人面臨的危險不僅來源於便道,還來源於天橋。從世紀科貿大廈西門向南走大約150米,有一座過街天橋,橋的北側是階梯,南側是坡道。坡道的設置,一方面是方便行人行走,另一方面也方便非機動車上橋。

根據《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的規定,駕駛非機動車通過過街天橋時,應下車推行,不得騎車通過。但記者在坡道觀察了20分鐘左右,只有少量自行車騎車人會下車推行,其他騎電動自行車的人,無論是在坡道還是在橋面,都是全程騎行,沒有一人下車。

天橋的坡道寬度並不寬,有的行人走在了坡道中間,後邊有電動車騎上來被擋住了,還會按喇叭催促行人靠邊。如果是兩輛電動車一上一下,錯車的時候還得特別小心,否則很容易發生剮蹭。

有些騎手從世紀科貿大廈取完餐,沿着便道向南騎行之後,就會從天橋的坡道一路騎上去,前往馬路對面。如果嚴格按照交通法規,他們本應沿着中關村東路的非機動車道先向北騎行,到了北四環西路的路口向西過馬路後,再向南騎行。但這種騎法,不但路程遠了,還要等紅綠燈,顯然不如在便道和天橋上騎行省時間。

在西城區的雙秀公園北門外,也有一處過街天橋,這裡上下橋沒有臺階,全都是坡道,人與電動車的混行更加難以避免。在每處坡道的入口處,都立着一個帶有禁止騎車標誌的警示牌。坡道的欄杆上還寫着安全提示:“電動車、自行車過天橋只能推行,禁止騎行,違者罰款50元。”但記者看到,這裡並沒有執法人員,電動車騎車上下橋的情況十分普遍。

這裡的坡道寬度要寬一些,在白天視線好的情況下,人與車“相安無事”的難度不大。但到了晚上,這裡有幾處坡道的入口周圍十分昏暗,記者步行走了幾遍,感覺視野很受限。在這種能見度條件下,有的電動車甚至都沒開前照燈,就這樣黑燈瞎火地在坡道騎上騎下,十分危險。

除了光線不足,這座天橋的坡道設計也存在視角的盲區。坡道並非一路通向橋面,而是分成了兩段,從有的坡道入口上橋,上到一半高度的小平臺,得調轉180度才能沿第二段坡道上到橋面。從地面上到小平臺的過程中,人是看不到第二段坡道的情況的。正因爲有這樣的視角盲區,行人和電動車上橋時更應該謹慎慢行,但記者看到,有的騎手絲毫不顧上方的情況,騎車風馳電掣,速度快到在鏡頭中都“模糊”了。

位置:臺基廠二條、花園北路

擋路物件實在太多 行人只能走下便道

在有些路段,行人原本好端端地走在自己的路上,是因爲騎車人不守交規而“被迫”承擔風險。而在另外一些路段,行人則不得不“主動”走下便道來到馬路上,與旁邊的車輛混行。

家住臺基廠社區的胡先生,有時會帶着孩子到附近的東單公園玩,途中會經過臺基廠二條這條路。這條東西向的路,總寬度大約有8米,路的南側和北側各有一條便道,但走起來都有些費勁。

“太窄了,而且便道上還有雜七雜八的各種東西,有時只能走到下邊來。”北側的便道大約有70釐米寬,將將夠一人通行,但走一段路就會遇到一個鐵皮柵欄,或者是一輛亂停的自行車,根本走不過去。便道旁邊還施劃了汽車停車位,全都停滿了車,車與便道之間幾乎沒留縫隙。行人在便道上遇阻之後,只能繞到車門的另一側往前走幾步,從車頭或車尾再繞回來,繞車走的過程中還得小心“鬼探頭”。

路南側的便道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寬度雖然比北側多了10釐米,但擋路的物件更多,隔幾步路就會有一個燈杆,燈杆還偏偏位於便道的中央,行人要麼側身擠過,要麼就得走到便道之下。便道旁邊就是機動車的行車道,整條路又特別窄,行人每次經過燈杆之前,都得先看一下旁邊有沒有車,如果貿然擠過或者走下便道,很容易與車發生剮蹭。

臺基廠二條的燈杆和柵欄之間還是有間隔的,走下便道之後至少可以再走回來。而在花園北路,北醫三院南門與南2門之間的這段路,便道已經被堵得滿滿當當,行人只能被擠到非機動車道上。

下午三點,記者在這條路上看到,有些人騎着電動車來到便道旁,雖然這裡並未施劃停車區,但還是找空隙插空把車停了下來。電動車停車的位置全都在便道外側,距離便道最內側還有至少半個車到一個車的距離,如果大家都能把車往裡推一推,大約能留出一米的空間供行人通行。但或許是因爲最早停車的人是靠外側停的,後來的人只會紛紛效仿,沒有一個人願意主動把車往裡推,最終導致整條便道都被堵死。

從南2門往西走大約100米左右的南3門附近,是施劃了停車區的,但記者看到,來這裡停車的人並不多。更多的人還是直接停在南2門附近了事,因爲那裡離醫院的門診樓更近。

記者 莫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