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奏響合作開放強音
在3月25日至28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上,60餘國家和地區的千名代表齊聚博鰲小鎮,圍繞“在世界變局中共創亞洲未來”的主題,共話開放合作,釋放出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擴大對外開放、探尋國際合作新空間的強烈信號。
在世界變局中堅持開放合作
當下,世界面臨的挑戰和不確定性日益增多,如何在變局中主動塑造未來,堅持經濟全球化和多邊主義成爲與會人士共識。
“2025年將是各方共迎挑戰、謀求轉型的一年。”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認爲,亞洲國家需要積極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塑造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亞洲國家需要共同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
作爲全球涵蓋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成員國發展程度差異最大的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成功簽署與正式實施,是亞洲經濟一體化探索與努力的結晶,也成爲全球多邊主義與自由貿易的新發展。
“RCEP的設立與有效運行,推進了區域之間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一步穩定了區域內國家間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合作,對世界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了巨大助力。”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表示。
當前,RCEP成爲亞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博鰲亞洲論壇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5年度報告》顯示,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3年至2029年,RCEP區域GDP將增長10.9萬億美元。同期,中國與東盟對RCEP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84%,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30%以上。
“RCEP彰顯開放合作的決心與能力。”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RCEP研究院副院長匡賢明表示,以RCEP爲代表的區域自由貿易機制已成爲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和制度渠道,不斷推動區域市場開放,將提升區域貿易自由化水平。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爲,要高度重視以RCEP爲主體的區域合作進程。“亞洲一體化的需求比以往更大,區域自由貿易的程度比過去更強。我們要充分意識到區域經濟一體化,區域自由貿易對拉動本區域及拉動全球發展的重要性。”
中國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近年來,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及對外開放政策備受與會嘉賓關注。
今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之年。中國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上指出,目前,全球大多數國家均在堅持貿易的開放性,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實際上就是宣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政策。
海南自由貿易港不僅是貨物、服務、資金、數據等要素自由流動的“試驗田”,更是規則制度集成創新的“先行區”。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是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周小川表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將充分發揮當地特點與優勢,積極探索符合海南發展、具有海南特色的改革創新,也將給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突出的示範效應。
中國以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爲契機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進一步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持續加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等,都彰顯出中國擴大制度型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中國正在以責任和勇氣迴應世界訴求,繼續給全球帶來穩定性和確定性。”周小川說。
探尋綠色合作新空間
“三杯咖啡的咖啡渣,加上五個塑料瓶,就能做出一件襯衫。”——在位於博鰲亞洲論壇會場的“零碳Bar”,一個廢棄塑料瓶上演了“可再生”之旅。工作人員介紹,咖啡渣中的提取物與塑料瓶中的聚酯聚合成咖啡母粒,再將其放入造絲機中,通過高溫軟化製作成紗線,結合紡織技術做成不同手感、外觀和特性的面料。
近年來,綠色、低碳成爲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高頻詞,也蘊含着未來開放合作的新空間。
年會發布的旗艦報告《博鰲亞洲論壇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2025年度報告——應對氣候變化:亞洲推進綠色發展》(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日韓三國的低碳專利申請量佔據全球近三分之二,彰顯亞洲在全球清潔技術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能建首席科學家,中電工程黨委書記、董事長羅必雄在論壇期間說,儘管全球能源轉型進展緩慢,但亞洲通過技術突破和政策引領,已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路徑。大型火電、核電、海上風電、水電、氫能及特高壓技術的快速發展,爲能源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此外,亞洲旺盛的市場需求,爲清潔能源市場提供了廣闊空間。
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白樂夫看來,中國在推動綠色轉型方面成就顯著,綠色能源等技術不斷髮展,中國綠色發展爲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借鑑。
《報告》認爲,未來,亞洲區域內綠色技術創新集羣將通過深化區域協作與技術轉移,進一步釋放各地區在鋰電池、氫能、太陽能和風能等領域的技術潛力,推動區域內綠色技術市場的全面發展。
不少與會企業也將加快探索。羅必雄說,中國能建中電工程正通過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推動亞洲能源結構的綠色升級。
“作爲深耕綠色製造的跨國企業,今年公司將在綠色能源、可持續發展等領域持續探索,與不同行業的領先企業加強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和應用。”金光集團APP(中國)副總裁翟京麗在論壇期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