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三國 脫鉤俄電網
波羅的海三國8日正式切斷與俄羅斯電網的連接,改與歐盟電網同步。圖爲立陶宛總統(中)、拉脫維亞總統(右一)、愛沙尼亞總統(左一)、波蘭總統(左二)和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右二)共同出席記者會。(新華社)
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8日正式切斷與俄羅斯電網的連接,改與歐盟電網同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和愛沙尼亞外長薩克納(Margus Tsahkna)一致表示,電網脫鉤象徵俄羅斯不能再用能源爲武器對付波羅的海國家。
波羅的海三國在蘇聯解體後恢復獨立,2004年加入歐盟與北約。脫離俄羅斯電網的計劃在國內討論已久,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三國更擔心能源問題成爲把柄,停止從俄羅斯進口電力,但仍仰賴俄方電網維持穩定。三國爲確保順利轉換至歐盟電網,提前於2018年起陸續投入近16億歐元(約新臺幣540億)升級設備。
電網脫鉤象徵波羅的海國家徹底擺脫蘇聯時期對能源的影響。愛沙尼亞外長薩克納表示:「結束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代表俄方無法再利用能源作爲施壓手段,可以弱化俄國對我們的影響力」。拉脫維亞能源部長梅爾尼斯(Kaspars Melnis)也同意脫鉤是邁向能源獨立的關鍵一步,且過程對生活全無影響。當地技師還將拆除的電線分發給民衆作爲紀念。
由於近期連接瑞典、芬蘭的電纜及天然氣管線皆遭到不明破壞,西方國家懷疑俄羅斯可能與此有關,三國目前仍處於高度警戒狀態,加強對基礎設施的戒備。拉脫維亞拉在接近俄羅斯邊境的雷澤克內(Rezekne)變電站,安排軍用卡車和持槍警察駐守,以防有人試圖破壞電力設施。
波羅的海三國脫離俄電網後,如何維持穩定供電成爲關鍵問題。英國《衛報》分析,獨立運作電網較難保持穩定,三國選擇與歐盟的大型電網同步,較自行運作更容易達成穩定目標。立陶宛能源部已制定應變計劃,若有電力短缺,部分高耗能企業將暫時限電,保障基本電力供應。
俄羅斯方面則擔憂飛地的能源供應。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地區在三國脫鉤後完全隔絕於俄羅斯本土電網之外,俄羅斯只得投入1000億盧布(約新臺幣340億)興建多座燃氣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