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躺平 中國年輕人興起自嘲的Gap Day

揹負升學與就業壓力下,絕大多數中國年輕人不敢「躺平」,也沒有機會過空檔年(Gap Year)。有人因此在社羣發明了一種生活方式:Gap Day,只求在忙碌生活中放空一天,現在蔚爲風潮。

歐美年輕人流行Gap Year,他們完成學業後不急於升學或工作,在空檔年尋求自己感興趣的生活體驗,透過旅行、打工、擔任志工等活動探索自我,尋求人生目標。

但是,絕大多數中國年輕人沒有這樣的機會。

澳洲廣播公司(ABC)中文網報導,「在Gap Year中,父母總是叫我工作怎麼辦?」23歲剛剛大學畢業的李布果(Buguo Li)說,她現在和父母居住在廣州。

李布果去年拿到了理想院校的錄取通知,距離開學還有半年多的時間,她想用這段時間來作爲自己的Gap Year。

「我從小就是被爸爸媽媽逼着學習,逼着練琴,就很多事情是他們一步一步推着我去做的。」李布果說,她想用Gap Year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新的愛好。但是她的父母更想催促她在這段時間找一份工作。

李布果在Gap Year初期也曾因爲同齡人的生活狀態而產生巨大的焦慮。「看到同學們上班賺錢我就焦慮」。另外還有一些同齡人,他們都有大廠實習的經驗,所以她就比較着急,也深深陷入了自我懷疑和否定。

在各種因素的催促下,李布果試着做了一段時期的實習,但是衆多的工作任務和超長的工作時間使她身心俱疲,隨後不得不辭掉了這份實習。

像李布果這樣在工作中面臨巨大壓力的年輕人,在社羣平臺發明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Gap Day。

據界面新聞報導,Gap Day的說法最初出現於社羣小紅書的一位博主的學習分享筆記,她將自己從下午5時10分開始休息的這一天稱作Gap Day。此後,這一略帶自嘲的說法不斷傳播,蔚爲潮流。

中國社羣平臺相繼出現了「Gap Day,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Gap」、「無法擁有Gap Year,那就給自己一個Gap Day」等表述。有人認爲這反映了人們無處安放的焦慮,也有人指責這種「自嘲」抹殺了休息的正當性。

今天在微博搜尋Gap Day,瞬間跳出許多年輕人的相關貼文,他們大多分享自己終於可以抽出一天空檔去微旅行、喝咖啡或是大吃大喝。一些網友無奈表示,端午假期只有一天可以Gap。

去年畢業季,「中國人沒有真正的Gap Year」登上了熱搜。當時網友們感慨,中國人沒有真正的空檔年,只有考研、考公等道路可供奮鬥,人們期待閒暇時刻,卻又不敢停下。

在這種情況下,Gap Day的出現更顯無奈,它將原本以年爲單位的時間縮短到一天,原本象徵的「尋求自我」變成了喘一口氣、休息一下的妥協,似乎在說:「如今我們只要擁有一個Gap Day,就已經難能可貴了。」

報導指出,在Gap Day之前,霸佔中國社羣平臺的熱詞一度是「躺平」或「擺爛」。如果說「躺平」還具有一絲反抗意味,直指某種試圖退出無意義的競爭、迴歸自我的姿態,那麼Gap Day似乎暗含着向繁忙勞苦「繳械投降」的態度。

報導形容,在隨時可能被拋下的競爭中,毫無心理負擔的「躺」可能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說法。因此,Gap Day的出現並不奇怪,不過是沿着這一脈絡而來的戲謔之語,反映出的是人們在飄忽不定的生活中對於休息的焦慮。

「什麼時候才能心安理得的gap一下……別說gapyear了,感覺gap day在中國人心裡都是一種罪惡」,一名中國年輕人今天在微博提出了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