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茉莉花開”(藝近人和)
姚雪青
3月16日晚,小劇場話劇《新龍門客棧》在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梅里小劇場上演。7次穿越的橋段,數次反轉的劇情,輕喜劇外殼下“珍惜眼前人”的主題,讓觀衆笑中帶淚。謝幕時,全場響起6分鐘的掌聲。你相信嗎,這場話劇演出的節目單是一家錫劇團“選送”的。
今年初,爲了將更多優質文化資源送到羣衆身邊,江蘇省委宣傳部統籌協調省文旅廳、省文聯、省作協、省演藝集團等單位,在每個設區的市遴選1個村(社區)作爲試點,實施“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行動。
送什麼,怎麼送?聯繫蘇州、無錫、常州片區的江蘇省演藝集團錫劇團演出部主任周澤,拿出3張完全不同的節目單。在錫劇之鄉無錫演出,送的是話劇?“我們錫劇團的拿手好戲當然是錫劇。”周澤哈哈一笑,“但不能有什麼送什麼,得觀衆喜歡什麼送什麼。觀衆點了話劇,既有反差感,又在情理中。”
參與點單環節的梅村街道黨工委委員黃銘石也沒少費心思。“我們座談和走訪了周邊居民。”她統計了一下,街道30萬常住人口,八成以上是在高新技術企業就業的新市民。年輕人比例高,而本地文化惠民送錫劇較多,因此選了“新花樣”。演出消息在梅村街道公衆號上一推送,500張門票提前一週就被搶光了。
“跨院”送戲,對接機制要順暢。得知被“點”,江蘇省演藝集團話劇院運營部工作人員侯俊,用“開心”和“精心”來形容——得到觀衆喜歡很開心,由原班人馬組成“文藝輕騎兵”的演出很精心。
鑼鼓響,戲開場。一場錫劇演出在“隔壁”的蘇州市相城區靈峰村上演,三出經典摺子戲也源於“觀衆呼聲”。今年春節,村裡舉辦一場演出。一曲黃梅戲唱罷,有觀衆“戲癮大作”,拉住演員要唱錫劇。由於事先沒有準備,只清唱了一段。這哪能過癮?村裡老年人多,村黨委副書記薛芬受到啓發:把錫劇摺子戲安排起來。
“這回可是老本行,我大膽推薦了看家戲。”第一場《小過關》就是周澤力薦的——這是劇團“最拿得出手”的節目,由一級演員領銜,曾出國訪問演出。《秋香送茶》和《剔目》是耳熟能詳的經典錫劇,這幾年老戲新排,摺子戲又擷取了最出彩的部分。在周澤的推薦下,薛芬拿着演出單到村裡戲迷中問了一圈,果然一致叫好。
“行雲流水的動作、激昂高亢的唱腔,省裡院團就是不一樣——精彩!過癮!”靈峰村是相城區最北端的村子,平日裡,61歲的徐建齊到處聽戲學曲,這回,好戲送到了村裡頭,也送到了他的心裡頭。
即將於3月28日在常州市武進區新天地社區“盛開”的“茉莉花開”綜合性演出,節目單剛在公衆號公佈,後臺就已“爆單”。報名參加的居民中,不乏周邊區縣專程前來的。
誰看了不心動啊——民樂合奏《青城山下白素貞》、揚州清曲《板橋道情》、舞蹈《擡龍王》、魔術《五彩繽紛》、雜技《快樂的廚師秀》……不僅囊括了江蘇南北地方好戲,甚至包括了川劇變臉。“我們請來專家和居民代表一起座談。”武進區委宣傳部部長薛紅霞決定“問需於民”。座談會開了好幾次。考慮到是初春時節,演出在室外,居民們很快達成一致:要熱熱鬧鬧、接地氣、老少咸宜。“這些節目,涉及省民樂團、揚劇團、雜技團的,就在集團內部協調資源;川劇變臉等節目,邀請合作單位來演出。”周澤說。
專家建議,“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開進社區,搭建的場地要充分利用,再配上一臺惠民演出。“省裡是綜合性匯演,我們就搞主題性活動,體現地方特色。3月的主題是讀書,有配樂詩朗誦、情境表演、薦書活動等。”薛紅霞說,不只“茉莉花開”,還要百花齊放。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7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