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暖心傘”當好“孃家人”

來源:湖北日報

原標題:全省5035個工會驛站匯聚暖流(引題)

撐起“暖心傘”當好“孃家人”(主題)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蔡朝陽 李婷

夏可納涼、冬可取暖、累能歇腳、渴有茶飲……如今,5035個懸掛着工會會徽的驛站如星火般遍佈荊楚大地,溫暖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戶外勞動者,傳遞着“孃家人”的光與熱。

從工人文化宮的煥然一新,到勞模公園上新,近年來,湖北工會以構建“傘”型工作格局爲工作方法,實現了工會陣地“量變”到服務效能“質變”的躍升。過去一年,湖北工會創新實踐入選全國工會重點工作創新案例數量位列全國第七。

“從事工會工作要‘撐好傘、心連心’。構建‘傘’型工作格局,即撐傘擋雨、情繫職工,橫向聯繫、縱向貫通,典型引路、示範帶動;要與職工羣衆心貼心,引領職工羣衆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省總工會負責人表示。

撐傘擋雨 以陣地“煥新”賦能職工“歡欣”

“傘”型工作格局的核心在於“撐傘擋雨、情繫職工”,這一理念的落地,體現在工會陣地“煥新”上。

近年來,湖北工會通過建設提標、管理提質、服務提效,將小驛站打造成爲服務職工主陣地。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運營驛站5035個,智能化驛站2551個。過去一年,服務職工2021萬人次。

與此同時,承載着時代記憶的工人文化宮也正在荊楚大地重煥青春。

十堰工人文化宮從雜亂的小商品市場蛻變爲創新創業的現代空間,開辦夜校、開設培訓班,成爲新時期職工的學校和樂園。

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工人文化宮則通過資源共享,打造出職工羣衆交口稱讚的“職工共享之家”。

全省首座勞模工匠文化公園——戴家湖勞模工匠文化公園,在原戴家湖公園的生態基底上布展升級而成,去年開放後迅速成爲職工學習參觀的網紅打卡地。

省總工會一組數據顯示,去年全省工人文化宮新增13家,累計達到75家;勞模公園新增14家,累計達到17家;職工書屋新增428家,累計達到3268家。

從工會驛站的溫馨服務,到勞模公園的精神滋養,再到職工書屋的文化浸潤,這些陣地的“煥新”,讓更多職工在工會找到歸屬感。正如一位職工所說:“工會陣地不僅是我們的家,更是我們心靈的港灣。”

撐傘連心 家門口享受“一站式”羣團服務

“傘”型工作格局的第二個維度是“橫向聯繫、縱向貫通”,而這一理念的實踐,則體現在工會驛站與羣團服務的深度融合上。

在黃石首家工會驛站羣團共享服務中心,共享課堂、兒童手工、殘疾人輔具租借等服務項目琳琅滿目,牆上醒目的服務清單讓職工一目瞭然。

“在這裡學習了怎麼包紮傷口,骨折怎麼處理,這些知識很實用。”黃石市民劉宜珍說。

爲了更好地把服務送到一線,黃石依託現有工會驛站,聯合羣團組織不斷上新服務。

這是湖北省“羣團攜手進驛站服務季”活動的縮影。去年11月,全省各級工會、團委、婦聯、科協、殘聯等羣團組織以工會驛站爲依託,優選121家驛站先行先試,聯合開展應急救護、就業招聘和法律宣傳等多項志願服務,一批工會驛站羣團共享服務中心加速形成,不斷豐富、集成的便民服務持續升溫,讓家門口的“一站式服務”成爲現實。

省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充實免費理髮、就業指導、法律援助等“15項+”惠民服務,聯合羣團組織新建200家“羣團協同”驛站綜合體,進一步織密服務網絡。

撐傘聚力 走出辦公室找問題 走進驛站聽心聲

“傘”型工作格局的第三個維度是“典型引路、示範帶動”,而這一理念的實踐,則體現在工會幹部深入基層、服務職工的務實行動中。

抓好典型引領——

一名勞模就是一面旗幟,每一個時代的勞模,都代表着主流的價值取向。

“戰鷹心臟手術師”孫紅梅、型號產品“咽喉主刀師”閻敏、橋機吊裝專家“大壩空姐”梅琳、拼裝“中國天眼”的周永和……據悉,我省已培育產生6名大國工匠、639名荊楚工匠,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職工代表羣星閃耀。

強化示範帶動——

走出機關大院,走到職工中去。2023年,武漢工會系統在“到農村去”“到城區去”的基礎上,打造“到職工中去”系列活動,形成了全國工會工作的“武漢模式”。

“今天,我來當站長!”2024年6月以來,省總工會組織省市縣三級工會3200多名幹部,下沉工會驛站開展“當一天站長”活動,沉浸式體驗戶外勞動者生活,零距離服務職工羣衆。

如何讓工會驛站更好地發揮作用?工會幹部在基層找到了答案。

“我所對口的驛站地處商圈,當一天站長的經歷讓我反思,是否把驛站建在商圈、建在人流密集地,就一定能自帶‘流量’呢?看來並不一定。我真切感受到,關鍵還要靠做足‘貼心’文章。”省總工會權益保障部副部長岑婧說。

“當一天站長”不僅是工會幹部瞭解職工需求的窗口,更是推動驛站服務提質提效的重要抓手。該實踐入選2024年度全國工會十大創新實踐經驗,向全國推廣。

“‘傘’字上的‘人’字象徵着職工羣衆,這是工會工作的對象。工會必須堅持以職工爲中心,竭誠服務職工羣衆。”省總工會主要負責人的這番話,道出了工會工作的初心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