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打造「海綿城市」 系統性整治大幅改善臺南積淹水
臺南市持續爭取經費添購治水設備,打造避免淹大水的海綿城市。(臺南市水利局提供/程炳璋臺南傳真)
極端氣候常發生短時強降雨,臺南市自合併升格起持續打造海綿城市,近年甚少發生大規模淹水,每在降雨趨緩立即正常排水,臺南市水利局認爲中央與地方合作的治水計劃發揮效果,在淹水面積、深度與退水時間都大幅改善。
臺南縣市合併以來,治水工作一直是歷任臺南市長重要施政項目,自前任市長賴清德到現任黃偉哲,都有系統性整治計劃,在區域排水方面整治拓寬、高地截流、低地抽排策略應用,改建組水橋樑,沿海設置防護,鞏固社區的擋牆、堤防與護岸,設置滯洪池吸納流向社區的積水,爲民衆與水利設施爭取排水應變時間。
臺南市近日雖受颱風、低壓帶與西南風影響,部分道路出現積淹水,臺南市水利局分析原因認爲是短時強降雨,超過側溝及雨水下水道箱涵保護標準所致,大部分積水於雨勢趨緩後即迅速退水。
另外淹水面積大幅減少,如西灣裡滯洪池、崁腳抽水站、大灣抽水站,歸仁區市南10分洪道、仁德滯洪池及三爺溪排水全線整治改善,有效降低三爺溪常水位,降低堤後低窪區的積淹水,常被戲稱水上樂園的崑山科大及中華醫大校區,近年未再發生淹水,顯見治理工程發揮成效。
沿海地區的北門區舊渡子頭社區及北馬社區、將軍區溪墘寮社區、七股龍山地區等今年都順利通過風雨考驗。
在改善安南區曾文溪排水流域及十二佃社區淹水的進度上,臺南市政府與第六河川局合作,辦理曾文溪排水十二佃疏洪箱涵工程,取得13億元經費,預計2024年全線完成,可提升曾文溪排水整體防洪功能。
因應極端氣候愈發常見,臺南市持續與中央合作,推動打造不怕淹水的海綿城市,提升城市治水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