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任內 陸會對臺動武?5位專家說法一次看
川普即將入主白宮,對此中國大陸有可能會對臺發起軍事行動嗎?(圖/美聯社)
在川普領導下,中國大陸是否會武統臺灣成爲許多專家討論的焦點。對此,中美關係與臺灣議題的多位專家雖然抱持不同觀點,但他們普遍認爲,短期內全面攻臺的可能性不高,不過中方對臺的壓力和軍事威脅會持續增加。
《新聞週刊》報導,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中國大陸計劃主任孫韻(Yun Sun)指出,中方對臺政策跟美國總統是誰無關,但如果北京認爲,美國更傾向支持臺灣獨立,那可能會考慮武力選項。她認爲,在川普任期內,中國會更積極備戰,因爲中方認爲,「最壞情況」更可能發生。
另一方面,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事務董事總經理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爲,中國是否攻臺將取決於解放軍是否有能力在可接受的成本下成功奪臺,以及美國和臺灣的防衛決心。她指出,臺灣和美國的舉動也會影響北京的決策,特別是如果這些行動被視爲威脅習近平及其統治。葛來儀指出,中國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強對臺施壓,但全面攻臺在短期內不太可能。
而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趙明昊指出,川普無意引發臺海大規模衝突,但北京擔心,川普與其國安團隊的鷹派立場差異,尤其是一些高層支持臺灣獨立。由於代價高昂,北京的目標是阻止臺灣獨立,而非武統。趙明昊認爲,川普的第二任期可能讓美中關係更加艱難,甚至可能出現貿易戰2.0,這會加劇誤解和誤判。他還提到,總統賴清德的臺獨立場可能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加劇美中關係緊張。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分析中心執行主任季北慈(Bates Gill)說,影響中國決定攻臺的最重要因素並未改變,主要涉及解放軍的準備程度及致勝能力。當然,美國的反應對習近平來說也很重要,但目前他必須假設,美國會做出強硬迴應,而他認爲,川普總統未來四年任期內,中國發動攻勢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不僅是因爲解放軍的準備程度和美國可能的反應,還因爲北京在不發動戰爭的情況下,仍有許多手段可以對臺施壓。而這種漸進而具威脅性的施壓方式,符合中國以往的做法,而不是走極具風險的攻打之路。
華府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的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則說,美國總統的個性或黨派對北京的計算影響不大,他指出,川普曾暗示,協防颱灣的可能性有限,這可能使北京更有意願對臺施壓,但川普團隊中的鷹派人士可能會推動美國介入。高德斯坦認爲,川普的「瘋人效果」言行可能帶來不確定性,但最終決定因素仍在國家意志和軍力平衡,而這對北京更有利。若川普政府堅守「一中政策」,並避免軍事挑釁,北京應會維持現狀,不主動開啓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