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模式不給力 廣州老城區如何才能煥發生機?
本站房產訊 日前,廣州被列入住建部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如何讓老建築發揮新活力,成爲全行業不斷思考的問題。4月25日,戴德樑行廣州公司舉辦“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商業活化”主題沙龍,對廣州舊區在城市更新中的商業活化問題進行了解讀。
廣州有沒有歷史韻味濃厚的街區?當然有。北京路、十三行一帶,歷史街區縱貫相連,承載着百年變遷。
廣州有沒有老字號企業?也不少。據廣東省老字號協會統計,目前廣州共有老字號企業近40家。
可見,廣州並不缺少舊區活化的基礎,但一成不變的老建築、沒有顏值的老字號,使老城區商業顯得陳舊落伍,與越來越年輕化的主流消費羣體脫節,無法兼顧老城改造的商業和文化功能,始終沒有打造出像上海新天地、成都太古裡一樣的重量級活化街區。
目前,舊區商業活化的做法主要有兩類,但效果均不理想。
一種是“舊”+“舊”=“舊”的模式,即在傳統建築內運營一成不變的老字號,由於相關元素並沒有有效盤活和商業化,所以其商業本質並未得到改善。另一種是“舊”+“新”=“全新”的模式,即保留傳統建築,但業態類型和傳統商業沒有合理結合,活化後失去了傳統文化的韻味。
想要突破這一困境,必須聚焦目前的商業大環境。新零售時代,線上品牌紛紛迴歸線下,而實體品牌正在尋找跨界體驗式發展。與此同時,年輕的消費者們有獨特的消費方式。他們生活節奏快,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快速切換;他們希望同一個空間裡滿足多種需求,追求便利搞笑;他們注重體驗,追求生活品質,以彰顯個性。可見,老城區若想實現商業活化,就要使歷史文化與年輕羣體相契合。
爲此,戴德樑行給出景、娛、新、營四大活化策略,用“舊”+“舊”=“新”的創新商業模式,爲老城區注入機遇和活力。
在以往的一些改造項目裡,蓋博物館收門票,是傳統文化的主要體驗方式。但現實中,買票的形式通常會將大衆拒之門外。戴德樑行認爲,要展示傳統文化,不應只讓遊客“看”,而應將其作爲一個“可玩、可逛、可體驗”的場景空間,博物館應該是友好的、打開的——通過場景體驗、互動體驗與遊客真正的需求結合在一起,讓他們自願“掏腰包”去消費傳統文化。
千篇一律的特產店和伴手禮,很難讓消費者產生購買慾。對於城市更新的項目,與其讓遊客買商品,不如買娛樂和體驗。特色化商品應注重品牌包裝和業態設計,例如結合老字號文化和產品進行的DIY體驗,進而衍生各類消費。
老字號是老城區商業生命力的主要代表,但是在過去,老字號總是完全延續傳統,一成不變。要想吸引新一代消費者,老字號需進行產品設計和創新上,讓消費者感覺到高格調、高顏值、高大上,不妨引入手作體驗。
爲什麼喜茶可以成爲全民熱點?爲什麼YSL口紅會引發朋友圈熱議?這些都是值得借鑑的經典案例。戴德樑行認爲,現在的營銷不能僅靠“硬推廣”,要讓消費者自發地參與其中。因此,可以聯動時下熱門綜藝,將線上的大流量向線下轉化;可以與品牌出限量合作款,實現創新與傳統的真正交融;可以製造網絡熱點,引起消費者主動追捧。
“城市更新是城市發展的新方向,是一項面向整個城市、多元且複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情懷與創新是不矛盾的。我們以建築爲載體,以文化爲靈魂,以商業爲驅動,打造新廣州客廳。”戴德樑行廣州公司商業地產部董事及主管冼嘉曦表示,要助力老城區商業“舊裡復新”,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協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