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模大戰”到智能體崛起!AI已從科研實驗室滲透到實際生產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郭美婷

距離ChatGPT“橫空出世”已近兩年,生成式AI飛速發展。從“百模大戰”到多模態、垂直行業模型涌現,AI駛入應用爆發的前夜。AI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哪些改變?面臨哪些現實的問題和挑戰?未來又會朝着怎樣方向發展?

11月17日,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人工智能分論壇暨第五屆中國(廣東)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辦。會上,來自國內外的頂尖科學家、行業領袖及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探人工智能的新技術、新趨勢。

圖源:圖蟲創意

AI改變了什麼?

今年,AI被視作諾貝爾獎的最大贏家。

諾獎科學類的3個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後兩項均頒發給AI(人工智能)領域科學家。

AI在科研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不過,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眼裡,今年並不是諾貝爾獎的AI元年。早在1978年,人工智能符號主義學派的奠基人——赫伯特·西蒙憑藉“有限理性說”和“決策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高文。圖源:官方供圖

和以往不同的是,高文認爲,今年諾獎的特點非常鮮明——今年的成果是由科學大賽評判出來的,而不是靠論文評判出來的。以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爲例,霍普菲爾德提出了基於統計物理學方法的深度神經網絡物理模型,辛頓則在其基礎上進行拓展,顯著提高了整個深度神經網絡的學習訓練速度。

在科研實驗室之外,AI已經滲透到實際生產當中。

廣東省大灣區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歐洲科學院院士Henry Homayoun Radamson提到了AI技術如何推動半導體產業創新發展。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我們用半導體科技創造AI,而AI又幫助我們在半導體領域創造更多科技突破。”Radamson說,AI在半導體產業的應用已深入至半導體全產業鏈環節,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

Radamson展示了多個AI與半導體結合的創新應用案例。如在短波紅外技術應用於自動駕駛領域,AI可在低能見度、黑暗等複雜環境下識別物體和行人,提高駕駛安全性。在醫療領域,AI可通過紅外技術識別癌症、檢測手指葡萄糖情況、觀察血管血流,在腫瘤切除和中風診斷等場景中也發揮積極作用。

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新明工程學講席教授Khaled Ben Letaief則關注到了6G與AI的關係。

Letaief認爲,生成式AI與6G相互關聯,AI賦能6G的網絡系統,而AI的發展也需要6G的支撐。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數據,到2030年移動網絡流量將達到數萬億GB每年,這遠超5G的承載能力。6G不僅是必要的,更將成爲一場革命。”Letaief預測,未來AI會無處不在,6G也將無處不在。如同特斯拉曾預言,整個地球將轉變爲一個巨大的“大腦”,6G將是實現這一願景的答案,它將擁抱AI革命,帶來質的飛躍,最終實現全球互聯的智能體系。

AI的願景讓人期待,但仍面臨着算力、人才等難題。

算力方面,高文介紹了鵬城實驗室的超算設施建設情況。據瞭解,鵬城雲腦二號採用華爲全自主芯片,其存儲性能在世界超算500強的相關賽道上連續八次獲得第一。

高文表示,“正在建設的第三代設備將具備相當於2萬塊H100的算力,預計明年完成。這將爲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更強大的基礎設施支持。”

人才方面,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認爲,就人工智能這種多學科交叉學科而言,單獨成立學院雖可能短期內有利於應用型人才培養,但對於領軍人才的培養模式,仍需實踐檢驗。此外,AI對教育的長遠影響在於從工業化、批發式教育向智能化、個性化教育升級,這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方向。

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圖源:官方供圖

“智能體”技術引發熱議

在論壇現場,各代表性大模型企業也最新的AI技術帶了過來。對於AI的未來形態,不同企業有各自的理解,不過近期熱議的“智能體”技術在現場被多次提及。

百度集團副總裁、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吳甜提到,智能體技術是一個複合AI系統,大模型要在產業應用中的落地開花,需要結合複合AI系統,才能在產業實際場景中完成高複雜性的任務。

吳甜表示,早在去年10月,百度就發佈了智能體機制,並類比人類思考系統研製了系統2。其核心是思考模型,包括理解、規劃、反思和進化,能夠做到可靠執行,自我進化,並在一定程度上將思考過程白盒化,從而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和行動,自主完成複雜任務,同時在環境中持續學習、自主進化。爲了完成複雜任務,多智能體之間還會以中心化、去中心化和流水線等不同的組織模式進行協作,有效增強智能系統的整體效能。

百度集團副總裁、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吳甜,圖源:企業供圖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認知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胡國平則介紹了科大訊飛在語音、教育、醫療、汽車以及科研等領域的AI技術進展。他提到,科大訊飛自星火3.5版本起,便完全採用國產計算資源進行訓練。

胡國平表示,自去年5月起,科大訊飛與華爲在昇騰910B平臺上展開了合作。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昇騰910B的性能從最初的約30%提升到了90%。同時,科大訊飛與華爲的合作也在不斷深化。結合科大訊飛在算法國產化方面的優勢,科大訊飛正在對包括O1等模型在內的最新模型進行適配,建設萬卡規模的系統,並計劃在今年實現萬P規模的算力。

北京智譜華章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王紹蘭提出了大模型發展的五個階段:從語言理解到大語言模型,再到多模態(理解照片、視頻),以及當前初現的使用工具能力(agent能力),後續還有大模型自學習能力,最終實現大模型融入或自成組織,達成超智能。

“AGI的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王紹蘭表示,大模型在語言理解方面接近人類水平的90%,今年有多次突破的多模態能約爲人類水平的60%,聽覺方面僅爲42%。另外,今年大模型在具身智能上也有發展,但仿生、運動等方面的水平與聽覺相差不大。整體而言,大模型在邏輯推理、情感創新、工具使用等方面,和人類相距還很遠。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