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幸福激素」 抗憂鬱先運動

運動能促進大腦分泌多種「幸福激素」,如多巴胺和血清素,讓情緒穩定、提升專注力,並減少焦慮感。(讀者提供)

40歲工程師阿浩,生活幾乎被電腦、手機綁住,長期加班、壓力大,經常靠菸酒紓壓,直到出現情緒低落、失眠問題,生活缺乏動力,開始服用抗憂鬱藥物,每天進行適度的運動,如散步、伸展等。經過幾周,他的情緒明顯改善,睡眠品質也大幅提升,運動成爲釋放壓力的新方式。

新竹身心科醫師鄭佳益說,運動不僅有助於增強體能、保持身材,也能提升心理健康,這是因爲運動能促進大腦分泌多種「幸福激素」,如多巴胺和血清素,讓情緒穩定、提升專注力,並減少焦慮感。此外,運動還可以減少大腦中的發炎因子,降低壓力反應,還能增強抗憂鬱藥的療效。

鄭佳益分享3種可改善憂鬱的運動類型,第1是步行和慢跑,這類運動門檻低、易上手,有助於增強心肺,適合大多數人,每天可步行或慢跑30分鐘。

其次是重量訓練,鄭佳益表示重訓對年輕人較有效,能增強自信心與體能,讓人有成就感。第3則是瑜伽、氣功、太極,適合各年齡層,特別是長者,透過結合呼吸控制與伸展動作,使身心得到全面放鬆。

鄭佳益提醒,運動並不需要一步到位,建議從簡單運動入門,依個人需求選擇適合的強度、方式,隨着體能提升再逐步增加強度。參與團體運動可提升動力,減少孤獨感,有助於培養長期運動的習慣。有健康風險的患者,則建議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禁止酒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