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得也說不得,娃的“玻璃心”是我慣出來的麼?
hi,你好啊,我是大J,這裡是超實用的二條
每篇解決一個育兒小問題,當好媽媽,更當好自己~
新學期家長會,老師對朋友說:
你家孩子啥都好,就是有點不能說,只能誇,玩遊戲輸了,就發脾氣,要麼就是嘟囔個嘴,一下子就哭了。
留言區也經常有朋友問我:孩子一輸就哭,完全輸不起,是不是抗挫能力太差了,怎麼鍛鍊提高一下呢?
輸了不開心,輸了發脾氣,那就是輸不起嗎?
我並不同意這個觀點的, 仔細想想,我們成人也是更加喜歡贏的,贏了很開心,輸了也會有一點點失落,情緒低潮。
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會這樣,他們的情緒管理不如我們,自然會用更加直接激烈的方式表現出來。
只是這事其實也挺讓我們當父母的擔憂的,甚至還有人說這都是父母“慣”出來的,到底該怎麼辦?
首先,咱們要合理化,而且我們越允許孩子哭,反而能夠幫助孩子增加耐挫 力,不妨換個思路想一想,怎麼應對孩子的情緒,如何讓他從中有所得。
首先,我一定會做的是,幫助孩子覆盤、吸收教訓,幫助孩子提高他的執行策略。
如果你覺得這件事是需要每天努力的,那就制定一個計劃,幫助他執行,下次再找一個機會,讓他能夠看到,哇!原來通過自己的計劃、自己的努力,通過我們共同制定的策略,我下次說不定真的贏了。
第二,日常生活中儘量讓孩子有輸有贏。
真正的輸贏觀引導,不一定要在孩子輸了哭了的時候趕緊教育,就該發生在日常互動中。
自己和孩子一起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別過度誇獎孩子的結果,多側重於關注努力的過程,多玩桌遊、玩一些剪刀石頭布或者擲骰子等遊戲都是很好的。
針對遊戲,這裡再額外多說幾句具體可以怎麼做。
1、大人別一味想逗孩子或者“鍛鍊”孩子,而是真的可以放下身段,讓我們和孩子的每一次互動,尤其是遊戲,要有輸有贏的,而不是一味的我們贏,孩子輸,然後我們還要求孩子不能因爲輸而發火。
2、注意遊戲的適齡,尤其要注意對於低幼孩子的桌遊,需要引入一些運氣的隨機性,真正讓孩子體會到父母也會輸,而不僅僅只是每次都是他輸。
3、低幼孩子的遊戲,包括體育項目選擇上,我個人非常建議大家多側重於團隊合作和努力過程的內容,沒必要過度引入競賽這件事。輸贏觀的建立,一定首先需要讓孩子體會過合作,纔能有競爭。
最後,還要讓孩子體會到:輸贏這件事情不僅僅是靠自己努力,也有運氣成分,而且輸、贏是不斷在轉化的。
這是很多家長會忽略的一個點,我也是人到中年才明白。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 靠努 力就成功的 , 如果你 一 直 覺得 什麼事兒靠 努力就能贏, 有時 候反而 會被生活重重一 擊,這很容易讓你 一下子 覺得自己 所有的努 力都 沒意義了。
所以,從小讓孩子體會贏也好、輸也好,它是不斷變化的,而且有時候,就是有一些運氣成分在裡面的。
讓孩子從小就明白,努力是必須的,努力是贏的前提,我們輸是可以哭的,因爲哭不代表我脆弱或我玻璃心,而是我在乎。
不是所有的努力一定會贏,但是這個努力的過程本身已經很美好了,運氣有時候也是佔很大的比例。
這些事做到以後,孩子的心智就會更加平和,有了一個平和的心,輸了也好,贏了也好,他都會用一個更加包容的心態去迎接自己的生活。
最後,再上一個無敵“大招”,這些年,愈發覺得,養育孩子的這個力,那個力,其實底層邏輯就是“無條件地愛孩子”。
當一個孩子可以確定地知道,父母愛的就是他本身,不是他的成績光環榮耀,那麼他就會知道,自己比“其他”都重要。
這個認知爲什麼那麼重要?
因爲,這時他就不需要耗費精力去“迎合”和“爭取”,當一個人只需要關注自己,只需要和自己比較時,那麼他就有了最強的盔甲。
另外,我們每個人對自己寬容一點,孩子的行爲表現,不該是父母育兒輸贏的全部。
全力以赴,但享受過程。
之前也拍了視頻,歡迎大家點這裡收看
(溫馨提示:如果暫時不方便播放,記得戴上耳機或調低音量再看哦)
大J問:
要我說:娃一輸就哭,最大的副作用是家長容易心煩
除了講道理,你還有啥更好用的一招鮮,歡迎支招!
這些年寫了2000多篇的文章
如果你的問題我沒來得及回覆
歡迎點擊下方標籤直達相關內容找到答案哦
話題索引
按關鍵詞搜索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