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兩會何以吸引世界關注
(圖/新華社)
今年的大陸兩會於3月13日上午收官。過去9天半時間裡,大陸政壇換屆、內政外交、民生福祉等重要議題密集釋放信息,吸引了全球目光。
於內,世界可以通過今次兩會看到中國的復甦開啓,穩中求進。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這是今年大陸政府工作報告定下的「硬指標」。儘管外界普遍認爲「5%左右」過於保守,但這一數字背後蘊涵「穩中求進」的深意。
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解釋了什麼是「穩中求進」:穩,重點是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進,關鍵是在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步。穩中求進實際上爲中國經濟發展提出「軟標準」,要兼顧綠色、開放、創新等要求;同時也是留足彈性區間,以解決一些結構性問題,更好地保障民生,避免盲目刺激經濟。
於外,世界可以看到中國的剛柔相濟,因應變局。外交部長秦剛在記者會上闡述中國對外政策,以始終堅持做世界和平的貢獻者,推動「一帶一路」取得更豐碩成果,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表露中國外交「柔」的一面。
當事關國家核心利益與國際社會公平正義時,秦剛直言不諱,展示中國對外政策「剛」的一面。通過今次兩會不難發現,面對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中國不再一味地「說好話」「講道理」,而是以他們「聽得懂」「記得住」的方式與他們打交道。
當然,世界也發現中國內外依然面臨很多難題,還有很多未知需要探索。對於這些難題,中國一方面專注於「做好自己的事」,以改革進一步強化自身實力。
另一方面,中國也積極嘗試爲國際社會排憂解難。就在兩會期間,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於北京上演了「世紀大和解」。在宗教、歷史、地緣政治等複雜因素交織影響下相互「仇視」的兩國,與中國發表三方聯合聲明,宣佈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和一些國家在中東「兩頭不討好」相比,中國以獨特的解題之道,與矛盾雙方搞好關係的同時,還在中東創造了化干戈爲玉帛的歷史契機。
「沙伊和解」僅是開始,烏克蘭危機、貿易保護主義、全球氣候變暖等難題構成的綜合考驗還有待世界共同應對。不難預見,中國將繼續扮演積極的角色,在這場綜合考驗中發揮更大作用。
總而言之,透過今次兩會釋放的種種信息,世界能從中窺見中國對自身與外界的「知」。而當兩會收官後,國際社會將更聚焦於中國的「行」。作爲有着深厚「知行合一」傳統的國度,中國將如何以「知行相資以爲用」持續迴應外界關切,值得期待。
(作者爲大陸資深時政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