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已建立28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大陸已建立28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圖爲普洱市思茅區有機茶園。(人民網資料照)
大陸央視報導,中國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27日指出,大陸生態保護補償制度不斷健全。截至11月,大陸累計已有24個省(區、市)建立28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大陸一半左右森林、草原已納入補償範圍;近1/3縣納入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範圍;超過2億農牧民享受到補償政策。
生態保護補償,是指政府調動各方力量以資金支付、產業合作等爲紐帶對生態保護者予以補償的激勵性制度安排。
大陸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目前大陸中央層面生態保護補償資金已由年均幾十億元增長到近2000億元,地方補償資金達到近千億元的水準。
此外,大陸《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已於今年6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是大陸生態保護補償領域的首部行政法規,也是國際上第一部生態保護補償方面立法。
大陸生態環境部指出,以實例來說,黃河山東段長628公里,佔黃河總長度11.5%,有金堤河、大汶河等12條一級支流。近年來,山東省率先實現了省內縣際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建立了跨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打造了上下聯動、縱橫結合的生態保護補償格局。
在橫向補償「壓實責任」,逐步實現上下游協同治理;在縱向補償「傳導壓力」,推動流域水質持續改善;並多元驅動「轉化效能」,推動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2021年4月,魯豫兩省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定》,率先在黃河流域建立省際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023年12月,兩省簽訂第二輪補償協議。協定簽訂以來,黃河干流入魯水質持續保持在Ⅱ類標準以上,主要污染物指標穩中向好,按照協議約定,山東省作爲受益方,累計兌現河南省補償資金1.26億元(人民幣,下同)。
2021年,縣際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逐步展開。山東全省133個縣(市、區)301個跨縣斷面全部簽訂了生態保護補償協定,兌付資金3.24億元,在大陸全國率先實現全覆蓋全兌付。
2023年,山東各縣(市、區)完成了第二輪補償協議續簽工作,截至目前,共兌付縣際流域橫向補償資金14.2億元。2023年,全省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3.7%,同比改善0.7個百分點;Ⅴ類以下水體保持動態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