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同上一堂思政課——新疆工程學院與學校周邊中小學打造“十公里思政教育圈”
3月17日上午,新疆工程學院校園裡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學生”——周邊5所學校的200名中小學生和思政課教師。他們是來與新疆工程學院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參加“大手牽小手”同上一堂思政課活動的。這些學生來自新疆工程學院與周邊5所中小學共同打造的“十公里思政教育圈”。
今天這堂大中小學生思政課由新疆工程學院和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教育局共同舉辦,開課儀式在新疆工程學院校園內的“詩經園”舉行。來自烏魯木齊市第124小學、第139小學、第126中學、第66中學、第69中學等學校的學生走進大學校園一同參與。
“今天,我們特別高興,迎來了可愛的中小學生,你們將和我們學校的大哥哥大姐姐同上一堂思政課。”新疆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李玉鴻在開課儀式上說。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教育局局長於萍說:“這樣的思政課形式很特別,是對推動思政‘小課堂’和‘大課堂’的有效結合,創新大中小學合作共建的新模式的有益嘗試,真正讓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育人‘活起來’‘實起來’。”
這堂思政課由“行走的思政課”和“名師講思政課”兩大模塊主題組成,4節課分別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爲主題的“守護傳統文化;引領立志修身”思政課,以紅色文化爲主題的“弘揚革命文化,賡續紅色基因”思政課;以工業文化爲主題的“秉承工匠精神,鑄就強國之魂”思政課;以思政課名師主講的“堅定理想信念,爭做時代新人”思政課。
新疆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尹茵說,“這四節課的主題,是根據大中小學生的不同特點確定的,前三節課採用學生們喜歡的在校園行走的方式上,最後一節課,採用集中的方式上,讓學生們感受和體驗思政課的魅力。”
160名大中小學生,被分爲四個臨時班級,每個班級由思政課教師和10名小學生、10初中生、10名高中生和10名大學生組成。分班完成後,學生們特別興奮,因爲他們從來沒有上過這樣類型的思政課。
第一節課“守護傳統文化,引領立志修身”開始了,課堂就設在新疆工程學院的校園裡的“詩經園”“諸子百家園”“字典裡的中國”“中國德育館”,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一邊參觀,一邊學習。老師的講授和實物相對應,生動形象,讓學生們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衝擊力和魅力。
除了老師授課外,第一節思政課上,來自烏魯木齊市第139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雷建豪在“字典裡的中國”展廳前,爲學生們進行現場講解。別看他年齡小,但他從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漢語成語詞典、中國古代漢語詞典四個方面講述的漢字演變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在場的學生們。
上完第一節課,學生們來到新疆工程學院校園裡的“紅色經典書籍藏品特展廳”“黨史教育經典文獻展廳”“紅色文化展廊”等紅色文化場所開始上第二節課。
“這裡展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有2600多個版本,由此可見這本紅色著作所產生的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學生們圍在老師周圍,傾聽老師介紹紅色經典書籍。在“黨史教育經典文獻展廳”裡,學生們第一次看到豐富的黨史文獻著作,十分開心。
第四節是“名師講思政課”,邀請國家級教學名師、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學利講授。作爲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的親歷者,他向學生們講述了思政教育對自我成長的深刻影響。
四節思政課結束,學生們意猶未盡。來自烏魯木齊市第126中學七年級的學生羅浩宇說:“這堂思政課很有趣,有很多感人故事,我不僅學習到了新知識,還被故事裡蘊藏的精神所打動。”
記者瞭解到,5年來,新疆工程學院爲落實思政教育工作一系列要求,投入2000多萬元建設了一大批思政教育資源,把學校打造成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核心的,包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革命文化、先進工業文化等豐富文化內涵的“思政校園”。
“這些豐富的思政資源爲學校開展大思政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但這些不能僅僅爲自己的學生所用,我們還希望讓豐富的思政資源爲中小學思政教育發揮積極作用。”李玉鴻說。爲此,新疆工程學院打造了一個“十公里思政教育圈”,與周邊5所中小學建立起緊密的思政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把建設好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落到實處。
“除此之外,我們還把思政資源送到千里之外的南疆和田地區,與和田地區的中小學建立起思政課一體化聯盟,開展集體備課,共享資源,通過線上線下互動,交流探討等豐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動,發揮好高校在一體化建設中的龍頭作用,引領、統籌、協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改革與發展。”
“今後,像今天這樣的‘大手牽小手’同上一堂思政課的活動,我們將常態化開展,加強轄區內的校校合作,與中小學校攜手並進、共同進步。”李玉鴻說:“我們將充分發揮好大思政課的作用,從而有形、有感、有效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蔣夫爾)
作者:蔣夫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