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餘承東,非議越來越多也正常!
網絡上的花粉特別多,有的網友說,一部分花粉是水軍,當然,這都是沒有任何根據的猜測。但華爲營銷費用大,卻也是事實。華爲作爲非上市公司,其營銷費用通常不會詳細公開披露。
有據可查的是,2022年,華爲全年銷售收入爲6,423億元,銷售與管理費用爲1,360億元,約佔銷售收入的21.2%。但1360億中,並未單獨列出營銷費用是多少。而小米集團,2022年銷售及推廣開支爲186億元,佔銷售收入的5.3%。
華爲的營銷費用,究竟是多少,沒有準確數據,花粉中是否有水軍,更都是瞎猜。但說到華爲的餘承東,其擁有極強的吸粉能力,卻是誰也否認不了的。可近幾年來,人稱大嘴的餘承東,爭議越來越大,其非議似乎也越來越多。
餘承東之所以被網友們稱之爲大嘴,當然是因爲其敢說、敢言,其曾發出“三年超蘋果”“鴻蒙比安卓快60%”等言論,而當其部分承諾未完全兌現時,民衆們必然會因此質疑他。
而近兩年,餘承東在新品發佈會或者採訪中,頻繁貶低競品及對手的行爲。雖然尚未達到違反法律的程度,但其攻擊性十足的言論,肯定會被部分消費者視爲缺乏格局,從而引發輿論的反噬。
華爲,在外部嚴歷制裁的情況下還能夠實現技術突破,也因此被民衆視爲國家科技的脊樑,然而,不買華爲就等同於不愛國,顯然是一種道德綁架。而餘承東的言論也會被部分網友解讀爲利用民族情緒營銷,觸發民衆的逆反心理。
華爲的背後,是成千上萬的工程師在默默耕耘,可站在前臺的餘承東卻似乎成了華爲的象徵。早期,也許更多的人對華爲、對餘承東是崇拜。可本來是技術高管的餘承東,其網紅化的言行,與公衆對科學家式低調的期待嚴重不符,而其營銷話術的不“言行一致”,則自然令更多的網友非議他。
當下的華爲,似乎更應該與消費者共情,避免將高管個人風格置於企業價值觀之上。而對於餘承東而言,適度收斂鋒芒,真正強化“用產品說話”的策略,或許纔是華爲及餘承東減少爭議的關鍵。
只是,營銷恐怕早已經成爲華爲“活下去”的戰略支柱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