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抗是什麼

我們在講抗腫瘤藥物的大類當中,簡單提到過一個叫單抗的概念。

現在在醫患羣體當中,大家要是不說兩句單抗就顯得“不夠時尚”。就連很多一般的人士都會在聽到誰得了比較嚴重的腫瘤或者慢性病之後,就會說,你試試“單抗”療法了沒有?那我們今天就來簡單分析一下,單抗是怎麼回事兒?

它不是一種單一藥物的說明,可以說它是一類治療手段。

單克隆抗體,簡稱mAbs,是通過克隆單一B細胞產生的抗體,具有高度特異性。它們在治療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應用廣泛。

通常分類方式可以有幾種:根據來源、作用機制、結構修飾、靶點類型或者應用領域。 一般來說,基於作用機制的分類,在治療手段中更實用。

按作用機制可以分爲直接殺傷靶細胞、調節免疫系統、阻斷信號通路等。

直接殺傷:包括ADCC、CDC 直接誘導凋亡。

免疫調節:可能涉及檢查點抑制劑,比如PD-1/PD-L1抗體,或者細胞因子中和等等。

信號通路阻斷:比如抗VEGF抑制血管生成,或者EGFR抑制劑、靶向遞送藥物的ADC,或者雙特異性抗體。

另外,中和性抗體用於中和病原體或毒素,比如抗病毒抗體。此外,還有根據結構的修飾、靶點的類型等分類法。

下面我們稍微展開說一下。

1.按作用機制分類

(1)直接靶向殺傷

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

(ADCC)

通過抗體的Fc段招募免疫細胞(如NK細胞)殺傷靶細胞(如腫瘤細胞)。

例:利妥昔單抗(抗CD20,治療B細胞淋巴瘤)。

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

激活補體系統,形成膜攻擊複合物(MAC) 裂解靶細胞。

例:奧法木單抗(抗CD20)。

直接誘導凋亡

抗體與靶細胞表面受體結合,直接觸發凋亡信號。

例:阿侖單抗(抗CD52,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2)免疫調節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阻斷免疫抑制信號,激活T細胞抗腫瘤活性。

例:帕博利珠單抗(抗PD-1)、納武利尤單抗(抗PD-1) 。

細胞因子中和

抑制促炎細胞因子的過度釋放,

例:託珠單抗(抗IL-6受體,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 等。

(3)阻斷信號通路

抑制生長因子信號

阻斷腫瘤或炎症相關的生長因子受體或配體。

例:西妥昔單抗(抗EGFR,治療結直腸癌)、貝伐珠單抗(抗VEGF,抑制血管生成)。

受體拮抗

封閉致病性受體功能。

例:達雷妥尤單抗(抗CD38,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4)靶向遞送藥物,

靶向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非常精準的意思。就像我們以前說的,如同腫瘤的靶向藥物,它是定點的。

抗體-藥物偶聯物(ADC)

抗體攜帶細胞毒性藥物,精準殺傷靶細胞。

例:恩美曲妥珠單抗(HER2靶向ADC,治療乳腺癌)。

雙特異性抗體(BsAb)

同時結合兩個靶點(如腫瘤抗原+T細胞表面CD3),重定向免疫細胞攻擊。

例:Blinatumomab(CD19×CD3雙抗,治療白血病)。

(5)中和性抗體

直接中和病原體(病毒、細菌毒素)或致病分子。

例:Casirivimab/Imdevimab(抗SARS-CoV-2單抗)、雷珠單抗(抗VEGF-A,治療溼性黃斑變性)。

2. 按結構/人源化程度分類

鼠源抗體(如早期單抗,免疫原性高,現已很少用,例如我們以前介紹過的其他一些生物製劑KGF2,比如用兔源的就不如用人源的)。

嵌合抗體(鼠源Fab+人源Fc段,如英夫利昔單抗)。

人源化抗體(僅保留鼠源CDR區,如曲妥珠單抗)。

全人源抗體(通過噬菌體,展示或轉基因小鼠技術製備,如阿達木單抗)。

3. 按靶點類型分類

抗細胞表面抗原(如CD20、HER2、EGFR)。

抗可溶性因子(如TNF-α、IL-6、VEGF)。

抗病原體相關抗原(如SARS-CoV-2刺突蛋白)。

4. 按應用領域分類

腫瘤治療(如PD-1/PD-L1抑制劑、HER2靶向藥)。

自身免疫疾病(如抗TNF-α、抗IL-17)。

感染性疾病(如抗埃博拉病毒單抗)。

神經系統疾病(如抗Aβ單抗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例如,衛材合作的BioArctic的 Leqembi侖卡奈單抗,是20年來首個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完全批准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

2024年12月18日,全球第二款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多奈單抗注射液在我國獲批上市。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單克隆抗體”這一大類療法就是通過高度特異性靶向機制,在精準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當然隨着科技發展,它也會越來越有兼容性,也會更加親民。也就是說,隨着技術發展(如ADC、雙抗、Fc工程化等),其應用範圍持續擴展,覆蓋腫瘤、免疫和代謝性疾病等多種領域,“單抗”會爲保護人民羣衆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