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閣 理想飽滿現實殘酷

(圖/本報系資料照)

檢調、司法「辦藍不辦綠」,大肆搜索、羈押「罷綠」相關人員,臺北市長蔣萬安提出石破天驚的「倒閣」意見,引起衆多評論。

早在立法院藍白綠三黨相持不下時,國民黨就有人提出倒閣倡議,但未得到黨內高層認同,不了了之。此番蔣萬安舊調重彈,顯然是有鑑於民進黨假借司法追殺力道愈來愈大,激起民憤高漲,民心可用,加上「反大罷免」的成效不彰,故倒閣之議或許不失爲可行之道。

但倒閣是大事,須分辨可能的利弊。必須先問「目的」何在?顯然是針對臺獨總統一連串倒行逆施、爲臺灣帶來戰爭危機的賴清德而來,但立法院即便依程序完成倒閣,賴清德未必會解散國會,只須重新提名行政院長就可以,賴清德還是穩居總統之位。

但臺灣目前最大問題顯然出在賴清德,賴清德若無把握,豈會輕易解散國會?耐人尋味的是,倒閣之議藍白尚無共識,反而是民進黨躍躍欲試,這就不得不讓人思考民進黨的底氣何在了。顯然,民進黨是認爲立委全面重選必能扭轉劣勢,取得甚至比大罷免更成功的成果。

相對來說,藍營的勝算恐怕就沒這麼樂觀了。首先,藍白立委加起來要達到2/3是絕對沒有可能的。因此,即便立委重選後依然佔多數,還是改變不了目前的生態,綠營大可繼續借由覆議、大法官釋憲等手段悍拒立院的法案或決議。更何況,此時所謂的「民氣可用」,大體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大陸軍演的步步進逼,一是美國川普的關稅政策,一是民進黨的極權濫法,但第一項其實臺灣人已趨近麻木,反而可能出現反效果;第二項,川普關稅問題遲早會解決,國人即使不滿也會慢慢淡化;第三,此時的抗爭除非帶有「革命」的熱情,終究難以持久,且「革命」剛好是現在的國民黨最欠缺的。因此,如欲仰賴短時間的激情打贏戰役是非常困難的。

理想非常飽滿,現實卻非常殘酷。倒閣唯一可能達成目的的,只有如民衆黨主席所說的立委和總統一起重選,但總統重選的法源何在?這是根本難解的問題。

從各個角度分析,倒閣乍看很解氣,也很有氣魄,但恐怕是弊大於利。

國民黨必須嚴正面對兩個現實,一是如果大罷免成功,國民黨必將遭到團滅,爲今之計,只有全黨上下,同心同德,結合所有泛藍的力量,打贏反罷免的戰役;一是國民黨必須認清,百年大黨已經是今非昔比,單憑國民黨,無論如何都不足以與民進黨抗衡,必須與民衆黨進一步的「競合」,纔有可能立於不敗之地。國民黨必須袪除虛驕之氣,主動與民衆黨溝通協調,這纔是兩全之道。(作者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