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無人武器系統正在延長俄烏衝突時間
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道 德國《慕尼黑信使報》網站11月24日刊發文章,題爲《終結者之戰: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延長烏克蘭戰爭》,作者是卡斯滕-迪爾克·欣茨曼。文章摘編如下:
瓦列裡·扎盧日內曾說:“當機器人大規模出現在戰場上時,它們會導致士兵無法以某種方式在戰場上移動。”這名烏克蘭武裝部隊前總司令向《烏克蘭真理報》批評了目前烏克蘭戰爭可預見的機器自動化。
當俄羅斯領導人普京依靠一波又一波真人士兵參戰時,烏克蘭正試圖用機器人代替其稀缺的士兵資源,並向世界展示這一做法的可行性。
美國《新聞週刊》最近援引扎盧日內的話報道稱:“無力應付機器人會導致一種麻木狀態。我們無法向俄軍移動,俄軍相應也無法向我們移動。”這一事態發展還可能影響烏克蘭戰爭的持續時間和結局。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的烏爾麗克·弗蘭克在接受德國電視二臺採訪時說:“近年來,特別是自戰爭開始以來,烏克蘭已成爲一個無人機大國。”
據報道,烏克蘭總理傑尼斯·什梅加爾最近表示,烏克蘭確實將未來在本國生產的武器確定爲明確的優先事項。他公開宣佈,這些武器首先是各種類型的無人武器系統,例如地面機器人系統。
加拿大國際管理改革研究中心的分析師韋斯利·沃克寫道:“無人機技術正在實時改變戰爭。與所有技術進步一樣,在完善進攻與建立更好的防禦之間也存在着競爭。”
根據這一論點,扎盧日內警告說,機器人輔助戰爭正在延長戰爭的時間,而不是迅速決出勝負。據《新聞週刊》報道,他預測,在前線取得重大突破還需要數年時間。“根據我的理論,在這一技術進化過程完成,緊接着開始技術材料的積累後,前線纔有可能重新實現突破。”根據他的說法,這可能“發生在2027年之後的某個時候”。
觀察人士中確實有一種說法,即西方支持烏克蘭是爲了不讓其輸掉戰爭,而並非贏得戰爭。烏克蘭戰爭中的各個戰場被認爲是各個參與者的實驗場——北約和美國有機會在爲了自身利益動用武器前,先測試戰爭裝備的真正實用價值,並在普京積蓄力量準備下一次打擊之前,利用這個機會逐步轉向無人武器系統。
西方國家政府被一場新世界大戰的威脅嚇壞了,以至於儘管他們“聲稱要爭取烏克蘭的勝利”,但實際上只是向基輔提供僅能防止其在俄羅斯的進攻下崩潰的支持。
美國政治學教授雅各布·格里吉爾寫道,顯而易見,西方的目標不是在戰場上打敗俄羅斯,而是在必要時給予烏克蘭支持。他在《外交》雙月刊上指出,西方正在等待普京意識到進一步的軍事升級將適得其反並自行結束戰爭的那一刻。
到目前爲止,V5型海上自主警衛無人艇等機器人武器的成功,給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並證明未來水面艦艇可以在體積縮小的同時提高性能。但是,即使是配備了機關槍的地面無人車也難以阻止俄羅斯的攻勢。德國政府現在承諾提供的4000架人工智能無人機大概也難以阻止。
在戰場上,除了突擊步槍或火炮的戰爭,電子工程師和信息技術應用開發人員的競爭也在激烈進行。比利時《政治報·歐洲版》今年5月曾經報道,人工智能在戰場上的作用究竟有多大,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分析師弗朗茲-斯蒂芬·加迪指出,從“成本效益分析”的角度來看,自主武器系統的效率很低。“這些(武器)平臺目前都還沒有達到可以真正大規模持續使用,且無需龐大配套基礎設施的階段。”(編譯/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