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崛起 臺灣尋找新定位

(圖/路透)

最近幾個星期,杭州某家科技公司以較低成本、開源演算法之姿,推出免費的深度求索(DeepSeek)人工智慧與巨型語言模型,不僅撼動美國相關主要科技公司的股價,且美國國安會已宣佈啓動安全審查。

深度求索的崛起顯然已威脅到前述多家公司的利益或市佔率,所以遭到一些西方公司羣起圍剿。此外,深度求索的快速成長已被美國政府視爲國家安全的可能威脅。

美國總統川普曾誓言美國會持續取得人工智慧(AI)的主導地位,白宮發言人李威特於1月28日記者會亦曾數次表示,美國重視且能保持人工智慧的主導地位。在白宮負責人工智慧與加密貨幣的總統特別顧問塞克斯則說,美國在技術上領先中國大陸的時間僅有3至6個月。

美中已持續好幾年在包括例如晶片、太空等領域進行「科技戰」,關鍵科技的國際供應鏈已隨着運輸技術和工具的發達,逐漸不以距離等地緣因素,而以所在地的安全性、國家或廠商配合度等因素爲主要考量。再考慮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程度高低,也衝擊國家的國際權力佈局和國防等領域,可見科技因素已大幅滲入地緣政治。

臺灣因位於美國民主陣營遏制共產勢力擴張的第一島鏈中段,所以從美蘇集團對峙的地緣政治角度,臺灣的重要性不在話下。後因軍事科技可以克服若干地緣障礙,導致臺灣戰略地位可能不若冷戰時期。

這20多年來,當臺灣的晶片產能被稱爲「矽盾」,臺灣的地緣政治重要性似有增加之勢,但當被部分臺灣人民視爲「護國神山」的臺積電公司逐漸出現「美積電」、「日積電」、「德積電」等境外先進製程晶片投資,且當美國政府成功地要求臺積電3奈米技術輸美,臺灣的地緣政治重要性似乎沒有那樣的不可取代。

「務實臺獨工作者」賴清德在去年總統就職演說中強調,臺灣「站在AI革命的中心,是『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關鍵……將全力推動臺灣成爲人工智慧之島。」這種只用先進製程矽晶圓看未來科技的觀點,不利於臺灣在快速的國際科技潮流發展中找到合理或正確的自我定位。

爲了進一步落實臺灣成爲人工智慧之島的政策目標,賴清德去年6月再提出持續穩定供電、建立屬於臺灣的資料中心、建置超級電腦、持續培養與投資晶圓、半導體、人工智慧的人才等努力方向。如果這些都達成了,臺灣還是要盡力變成世界都需要的人工智慧重鎮中的重鎮,才能彌補地緣政治的巨大風險;否則,只有對美國的配合度,卻無法維護臺灣地區的整體安全,臺灣遲早還是會再次從自認的地緣政治雲端跌落凡間。(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