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大規模人類遷徙 「春運十變」記錄時代步伐

地表最大規模人類遷徙春運十變。上圖爲2003年1月20日旅客在廣州市黃沙大道一家倉庫中的臨時售票處購買車票;下圖爲2019年1月22日在呼和浩特火車東站,旅客將車票放在智慧型機器人面前掃碼獲取乘車資訊。(新華社)

新華社7日報導,地表最大規模人類遷徙又來了! 今年爲期40天的大陸春運,預計有90億人次出行。從綠皮火車到動車「陸地艦隊」;從泡麪、饅頭到「舌尖上的中國」;從「摩托大軍」到自駕新能源汽車;種種變化的春運,印證着時代步伐與不變的團圓情愫。

【一變】出行:從一天一夜坐綠皮車到「打個高鐵」回家。

從北京到上海,曾經要坐22小時的綠皮車。2011年6月,京滬高鐵開通營運,京滬時空距離縮短至5小時內。截至2023年底,大陸鐵路營業里程達15.9萬公里,其中高鐵4.5萬公里。讓春運回家路越來越近。

【二變】購票:從辛苦「跑斷腿」到手機「點一點」

當年春運搶票「瘋狂」場景:在火車站、代售點,寒風刺骨中,等待購票的旅客烏壓壓一片,從半夜一直等到天亮。2012年春運,互聯網售票全面推行,乘客購票從辛苦「跑斷腿」轉變爲手機「點一點」。

視窗、網路、電話等多種管道的購票矩陣,滿足不同年齡層需求,分散購票人羣。

【三變】行李:從「大包小包」到「輕裝上陣」

甘肅天水站負責安檢的鐵路職工陳雄洵記得,剛工作那會兒,務工人員出行主要是「三大件」:揹着大包袱、肩扛蛇皮袋、手提塑膠桶。「那時安檢工作量非常大。」

如今,拉個皮箱、背個書包漸漸成爲常態。從「大包小包」到「輕裝上陣」,陳雄洵注意到,人均安檢效率至少也提升了2倍。

【四變】候車:從拖家帶口「打地鋪」到喝着咖啡逛商店

早年春運,腦中總蹦出「打地鋪被人踩」的畫面。走進當下蘇州火車站,幾乎不見旅客席地而坐。「現在,候車環境大不一樣了。」長期在蘇州站工作的潘玲說。在多地火車站,不少候車室化身特色「商業街」。在北京站,不僅有老字型大小和潮牌,還能買到中歐班列運回的跨境商品。

【五變】檢票:從人工打孔到「一秒過閘」

大連站客運車間值班站長劉曉雲在車站工作20餘年。「剛工作時,每名檢票員都配了把小鉗子,旅客出示車票後,要仔細覈對車次、日期等資訊,然後在票的一側剪一個小口。」

2011年6月起,「刷身分證進站」的無票時代來臨,帶着身分證就能直接進站。

【六變】餐飲:從「泡麪饅頭」到品嚐「舌尖上的中國」

自帶泡麪、饅頭,就着榨菜、熱水就是一頓飯,這是曾經春運火車上的「標配」;那聲「泡麪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也成爲一代人的回憶。

「以前是吃飽就行,現在是『舌尖上的中國』。」顏晨說。他值乘的G7584次列車每天都要售賣上百份「定製套餐」,旅客可以在手機一鍵挑選地鍋雞、獅子頭等地方美食。到站後,熱氣騰騰飯菜就送到座位。上海華鐵旅客服務有限公司稱,2023年該公司冷鏈、熱鏈餐食銷售達1505萬份,「長三角一小時熱鏈圈」已初步形成。

【七變】如廁:從不敢喝水到衛生間物品一應俱全

1979年春運,鐵路旅客人次首次破億,客流迎來飛躍式上漲。「上廁所最麻煩」。綠皮車時代春運,車廂人擠人。「不到三平方米的小衛生間裡,也站着五六個人。」如今,高鐵動車衛生間有了質的飛躍。感應式沖水洗手池、洗手液、紙巾等一應俱全,被譽爲「金鳳凰」的復興號還有更寬敞的無障礙廁所。

【八變】自駕:從摩托車大軍到新能源車登場

浩浩蕩蕩的「鐵騎大軍」曾是春運中一幕牽動人心的場景。

資料顯示,最高峰時從廣東返鄉的「鐵騎大軍」規模超100萬人。在江蘇蘇州打工的王慶選擇自駕新能源車回徐州老家過年。數據顯示,今年春運約有72億人次自駕出行。

【九變】帶娃回家:從出行不易到溫暖歸途

瀋陽站美麗服務檯工作人員寇麗已工作20多年。以往,獨自帶娃出行的母親們非常不易。

在北京,截至2018年11月底,公共場所設立母嬰關愛室數量近400個,機場、主要火車站配置率達100%。瀋陽站候車室也有「母愛十平方」溫馨小屋。溫奶器、微波爐、紙尿褲及接送站一條龍,。

【十變】旅途:從「單向回家過年」到「哪裡都是團圓」

如果說過去更多是「千辛萬苦也要回家過年」,吃年夜飯看春晚,有老有小、有說有笑;現在則更多有遊有賞、有逛有買。「遊子變遊客」逐漸成爲春節新風尚。

「旅遊過年挺好!還能開眼界長見識。」來自吉林的曹美鳳和老伴訂好機票,和在南京工作的女兒相約赴海南過年,「只要家人在一起,哪裡都是團圓。」曹美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