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呂廷傑:5G時代,我們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呂廷傑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導教授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信息社會50人論壇輪值主席

導讀:

六度空間理論表明,任何一個你不認識的人,可以通過不超過六度的轉接去認識,而在5G時代,這種轉接可能不用超過六度。

亞馬遜80%的利潤,都來自於長尾的銷售。

5G時代,最重要的就是數據資產的打造,但同時它也帶來了隱私的泄露問題。

隱私保護在5G時代是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商機。區塊鏈有可能是保護隱私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

01

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

有一個六度空間理論: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6箇中間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比如我(呂廷傑)與奧巴馬原本是不相識的,但是我的一個學生的中學同學,嫁給了奧巴馬的弟弟。由此,我就與奧巴馬建立了聯繫,這就是六度空間理論。

其實所有的關係都不會超過六個維度的轉接,一定能找到一個最短路徑,這是經過統計學證實的。如果我們再通過大數據的分析,那麼任何人之間都可以不再陌生。

然而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彼此之間都不太熟悉,人們之間彼此都疏遠了,這就是現代化的結局。本來這兩個人是很容易連接的,但因爲沒有必要連接了,於是就不連接了。當然,需要連接的時候自然還能找得到。

02

亞馬遜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在我(呂廷傑)看來,未來做客戶畫像的公司會有比較不錯的發展。以前運營商的業務創新,都是面向個人的,做同樣短信產品。比如一家做彩鈴另一家做炫鈴,名字不一樣其實本質都一樣。甚至恨不得開發出一個應用,賣給所有的人,這叫“同質化”。

但是在面向行業應用時,這是不一樣的。阿里巴巴在做企業辦公軟件“釘釘”時,他們發現一個問題:金融行業的需求和物流業不一樣,學校和醫院不一樣,這就叫“行業應用”。

5G在面向行業應用、產業應用、產業互聯網應用的時候,非常差異化,這就是“垂直化應用”。

這時候就出現了很多諮詢公司,它們前身都是做企業畫像的,做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的。因爲網絡上數據信息是海量的,如何投其所好,減少用戶信息搜尋成本,這是很重要的。

原本用戶畫像是出於服務的目的。比如,知道某人當過知青,於是我們就推送與知青相關的信息給他,如歌曲、小說等。用戶在接受到這些信息之後,有可能會主動幫助我們分享出去。推送的渠道不一樣,我們將此稱之爲“長尾效應”。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呂廷傑)在西單租了一個地方賣書。但是實體的書無窮多,不可能將所有的書都擺在書店裡,根據二八原則,80%的利潤來自於不到20%的暢銷書,所以我一定擺那些暢銷書,小衆化的書就不會銷售。

但是亞馬遜在網上銷售書籍時,因爲它“貨架無窮大”,由此衍生了客戶搜尋信息成本增加的問題,這時就需要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通過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可以知曉用戶偏好。所以亞馬遜的運營邏輯是因爲渠道不一樣,獲客的成本不一樣。

長尾效應的本質是渠道的改善,導致在亞馬遜上面小衆化的書都可以被賣出去,銷售的成本幾乎爲零,推廣成本都客戶自己推,它只要銷售就能獲得利潤,積少成多,這樣產生的利潤可以有無窮多。所以它80%的利潤是來自於長尾的銷售。

當今時代,最重要的就是數據資產的打造,而它也帶來了隱私泄露的問題。當所有人都拿到你的數據的時候,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03

關於隱私,東西方所呈現出來的不同態度

5G在這樣的應用場景之下,是不是會導致人的隱私變得幾乎是沒有了?在學術界甚至有人說:“以後人就不應該有隱私,這些信息都應該是公開的,信息就應該是共享的”,其實這是一個巨大的悖論。

一個月前我(呂廷傑)應邀請,到香港做了一次5G的分享。在香港很多店鋪都支持手機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我們可能習慣買瓶飲料直接使用手機支付,但他們還是在使用現金,買飲料會拿出五港幣來,金額大一點的消費還是刷信用卡。

爲什麼他們不使用手機支付?手機支付不是更方便嗎?很多人的回答是:“我們不願意泄露我們的隱私”。

有人說這是因爲大陸信用卡普及率不高,一下跨過信用卡時代,進入手機支付時代。其實不是這樣的。

十幾年前,特斯拉的老闆馬斯克和硅谷投資“皇帝”彼得·蒂爾做出Pay Pal,手機支付由此衍生。十一二年前,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和索尼推出了爲Felica (Proximity Cards的簡稱)應用,叫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今天所有手機內的卡包都是日本Felica 應用轉移到這裡的,標準爲NFC。

這些東西都不是中國人創新的,但我們做的很大,人人都在用。其實這裡面還是文化的區別。

他們不希望自己的消費信息被暴露,比如經常在藥店買東西,無形之中就會暴露家族病史,這些信息他們是不希望別人知道的。所以他們不會用移動支付,使用銀行卡支付,用的是銀行專線、專網,大家認爲它是安全的。

互聯網是開放的網絡,美國五角大樓都不一定牢不可破。所以,放置在互聯網上的東西很容易被別人獲取。從隱私角度進行考慮,西方發達國家的互聯手機支付沒有中國那麼旺盛。

我回來以後,問身邊的老師或者學生說:“你們沒有隱私的考慮嗎?”他們說:“我們太平凡了,我們哪有什麼隱私,反正爲了方便,我寧願犧牲我的隱私”。

這就是表現出文化的不同,中國人對隱私安全的敏感度沒有西方那麼高,因此成就了中國個人互聯網應用的蓬勃發展。

04

5G時代,解決隱私問題本身,就是一種商機

5G到來,萬物互聯,他人很容易獲取與你相關的信息。比如很容易知曉哪輛車、哪個銀行賬戶可能跟你有關係。這樣其實帶來了非常大的隱私泄露的問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法律法規等相關方面去完善、去建立。而且還需要有技術的加持。

我(呂廷傑)認爲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構建,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因爲它有激勵機制。

舉個例子,我有幾個下海很多年,從事網絡運營商的學生,一直乾得很苦,也沒掙到什麼錢。而去年,他們收穫了一個億的利潤。因爲網絡發達了,社會的痛點出現了,他們給服務公司做了一個“號碼隱藏”的服務。

今天我們使用滴滴、神州專車、首汽約車等互聯網應用,我們與司機之間可以互打電話,但雙方都不知曉對方的真正號碼。這就是利用網絡智能平臺實現的,它做了一個號碼映射,發送一個虛擬號碼給你,當行程結束,雙方之間的關係就解除了。

快遞業的發達方便了用戶,同時也出現了新的痛點,很多順豐的客戶抱怨自己的姓名、住址、電話等信息暴露在快遞單上,自己的隱私被暴露了。

於是順豐也採用這種號碼隱藏,所以現在我們看到順豐快遞單上是:X先生139*****,其他人看不到電話號碼,但快遞員可以打通。

還有一種停車的應用。在以前,我們停車後,擔心可能擋住別人的車,就會貼一張挪車電話,但這個電話可能被人利用。現在貼一個二維碼“挪車請掃碼”,掃一下電話就打通了,並且掃碼的人並不知道真實電話號碼。

所有應用,最後都歸結在一個平臺上,這個平臺就擁有了最多的隱私數據。因此,平臺管理的法規要跟上,因爲這些新的技術應用也會帶來新的問題。

當新的技術出來時候,我們要擁抱這些技術,畢竟它給我們帶來更多方便。但是它衍生出的問題,也許用法律法規的方法去規範,週期長比較長,而且比較難。所以我們鼓勵社會去看到這些痛點,採用更好的技術去解決這些問題,而且解決的過程本身就是有商機的。

在未來,隱私問題在行業應用、產業應用將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05

爲什麼說,區塊鏈是“重構人類文明的機器”?

隱私保護,將會是5G時代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商機。當所有信息集中到一個公司,想要獲取信息就更簡單了,信息也就更容易泄露。

更有甚者,美國哈佛大學一個教授認爲,5G和區塊鏈的賦能將是一個重構人類信用的機器。

區塊鏈是個“超級賬本”,不可篡改不可抵賴,所以他認爲區塊鏈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的第四次革命。

因爲在區塊鏈時代沒有人敢做壞事、說假話,一旦說了就會被記錄,並且消除不掉,任何人都知道你做過什麼事情。

在以前,北京馬路沒有安裝攝像頭的時候,很多人有急事時,只要對面沒車就會闖紅燈,有了攝像頭以後就不闖了。

當有一個系統在監控着你的時候,你不敢做壞事這叫“去信任化”。未來的網絡化環境使得每個人都變成一個好人,車不會違章,人不會違章,因爲成本太高。

因爲一旦違章了,就是不守規矩,可能以後貸款都受阻礙,所以區塊鏈時代“萬物互聯”了以後,人都變老實了,它比現在任何的思想教育都管用。

實際上,區塊鏈是“重構人類文明的機器”,是通過建立信任。

現在,大家做生意、談判,你不信任我、我也不信任你,大量的交易成本浪費在這,以後大家都是坦誠相待,沒有人可欺騙。

5G時代,每一個人的每一筆錢,完全透明,確實有可能性,但是還會出現新的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今年上半年,VISA推出了信用卡和借記卡卡號隱藏的應用,這個應用非常偉大。

傳統銀行的體系,pos機、ATM機,我們在刷卡、讀卡的時候,是通過銀行的專線、專網,它是安全的。

今天手機支付流行以後,金融服務業手機支付領域出現了一個安全性問題——我們的卡號會在互聯網上流動。

互聯網是開放的網絡,跟銀行的專線、專網是不一樣的,所以就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針對這一問題,VISA提出用區塊鏈去解決它,針對這樣的場景,進行做卡號隱藏,保護卡號不被泄露。

卡號隱藏以後,在刷卡、認證時,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卡號是什麼。沿着這個思路往下思考,爲什麼VISA要用區塊鏈?其實這就回到了區塊鏈的本質,它這個超級賬本不可篡改、不可抵賴。

5G時代,區塊鏈有可能是保護隱私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

06

未來20年之內,可能傳統意義上銀行都會消亡

我(呂廷傑)認爲互聯網下半場絕不是從消費到產業的轉移,互聯網的下半場應該是從傳遞信息的網絡,到傳遞價值或者傳遞信用的網絡。

做互聯網的人都知道,互聯網是沒有辦法傳遞價值的,因爲它信息不守恆,信息是可以被改變、篡改、抵賴的。有人反駁說,我們都是在使用手機支付,在微信上發紅包,使用淘寶購物,並沒有使用現金,而是直接通過信息轉賬。

能做到這些的原因,是因爲微信、支付寶是綁定了銀行的借記卡或者信用卡。每一筆消費這背後,是銀行在做記賬、銀行在做背書。是銀行在證明發紅包的人發出去之後的資金,就不屬於他本人了;買東西轉賬時,也是將資金支付給企業了。

微信支付、支付寶剛開始問世的時候,國內銀行強力反對。後來通過分析發現,這只是一個金融渠道,微信支付、支付寶搶佔不了銀行的份額。

這些移動支付的存在,可以加速貨幣的流動性,可以方便客戶調動賬面資金,但客戶的帳必須放在銀行,必須由銀行做背書,由第三方證明,個人轉出的帳不屬於他本人。這些在網絡是實現不了的,最終金融收益其實還在銀行,所以銀行放手讓微信支付、支付寶去發展,移動支付一下子也就烽火燎原了。

通過清晰的分解,我們知道,今天的手機支付是兩個體系在共同地、融合地提供業務,渠道已經變成互聯網,銀行做記賬。

寫了《維基經濟學》,被稱爲“數字經濟之父”的加拿大學者Don Tapscott(唐·泰普斯科特),他寫過一本書叫《區塊鏈革命》,其中就談到這個問題。

他認爲現在銀行效率太低,同一個城市的跨行轉賬,比如轉1000塊錢肯定不需要運鈔車去運,在技術上只需要發個信息就行了。一個Email一秒鐘可以繞地球一圈,而銀行同城跨行轉賬需要24小時。跨國轉賬,比如轉100美金,有可能要收取20美金的佣金。

如果開發出一個記賬技術、替代銀行的記賬,一秒鐘就可以轉賬,只收轉賬金額的1%、而不是20%,大多數用戶都會選擇後者。

未來將是汽車替代馬車,互聯網、手機消滅郵政信函,區塊鏈將消磨所有的銀行,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2013年埃森哲發佈一個報告,到2020年美國1/3的銀行會消亡。凱文·凱利被中信銀行的董事長請到中國來做講座,2014年上半年,他說:“20年之內傳統意義上銀行就會消亡”,當時中信銀行行長臉色鐵青。其實它也不是一天消亡的,它是慢慢消亡。

現代銀行有300多年曆史,誕生於英格蘭的一家銀行,在過去300年內,幾乎所有行業都已經面目全非,只有銀行業的業務架構、管理模式和商業邏輯從來沒有變化過,但今天,它的末日到了,這是因爲科技的進步。

07

區塊鏈的目的,是讓數據迴歸個人

而區塊鏈是一個足以挑戰銀行的應用,它有五大特徵:去中心化、集體維護、去信任化、公開化、匿名化。

區塊鏈是一個隱私保護技術,它的目的是讓數據迴歸個人。今天的邏輯是,我們點擊、瀏覽、消費、借款、還款是我們個人的行爲,可是,每一個人都沒有自己的數據,我們不記得之前的消費記錄。

但是,互聯網公司的客戶關係管理系統中有精確的數據,銀行裡也有個人曾經借錢、還錢的數據,而我們自己卻沒有。

區塊鏈的本質是讓這些數據迴歸個人,只有自己知曉自己的數據,他人可以去做大數據分析,但不能知曉某個人的精確數據。

比如,自己病例可以存儲在區塊鏈內,密鑰在自己手裡,只有自己能打開它,別人是看不到它的。如果醫生幫自己看病,可以授權醫生看到這個病例,但他甚至不知道這個病例是哪個病人的,這個邏輯很多人並不清晰,其實它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網絡的邏輯。

比如,去銀行辦卡、辦辦業務,需要實名制,通過身份證覈實是不是本人,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是爲往來賬戶進行保密。

而區塊鏈正相反,它將關於個人所有信息廣播在網絡上,成千上萬人都可以記錄。分佈式地存儲不可篡改、不可抵賴,所以你是誰沒有人知道,只有你自己知道,可以通過密鑰來證明這筆賬是屬於你的。

有一個段子話粗理不粗,一個洗澡堂子着火了,所有人捂着身體往外跑,手都快不夠用了,門口一老漢說:“捂什麼捂,捂住臉就行了”,這就是區塊鏈。

區塊鏈本來是給比特幣記賬的,但它卻衍生出很多的商業內容,比如,婚前財產的公正、遺囑等都可以用區塊鏈,它不可篡改、不可抵賴,智能合約,機器自動執行,任何人都干預不了。

5G帶來的問題,也可能通過新商業模式的開發、有盈利前景或者有社會痛點的解決方案來解決它,也有可能通過進一步技術的演進,它會帶動其他技術的應用。 (來源:自在睡覺)

9月3日,UCMT特邀重磅大咖呂廷傑教授,進行數字化專場直播,主題是《企業管理者,如何建立數字化轉型戰略思維——培養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思想家》,帶大家一起更深入地瞭解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底層邏輯,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更好通過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數字產業來提升企業的效率。

添加助教老師微信

即可進入直播預約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