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疊加 資金涌入機器人ETF兩個半月規模大增410%

從2024年11月1日以來,機器人ETF(562500)吸金兇猛,僅兩個半月時間規模增長40億,達到了51億左右,規模增410%。從消息面來看,國內外利好消息不斷,機器人板塊獲得市場重點關注。1月17日,機器人ETF(562500)開盤上漲,開盤40分鐘,成交額已經破2億,交投活躍。

二級市場上,機器人概念股持續活躍,機器人指數近三個月累計漲幅達到18.37%(截至2025/1/15),賺錢效應顯著,產業鏈上下游上市公司備受資本關注,有望成爲貫穿全年的熱點方向。

消息面來看,北京時間1月8日,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簡稱“CES”)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開幕。據瞭解,本次展會上,有近1500家中國企業集體亮相,佔據了參展企業數量的三成以上,創下歷史新高。這不僅彰顯了中國在全球科技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更體現了中國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強勁實力和無限潛力。

在CES2025期間,多款“中國造”人形機器人、機器人靈巧手亮相。這些能走、會跑、可以流暢與人對話,還能整理衣服、揀貨、換燈泡的人形機器人,將科幻電影中的情節變爲現實,備受市場關注。

從市場發展來看,陪伴機器人正在新的技術和需求推動下迎來新的發展機會,國泰君安研報顯示,陪伴機器人在老年人羣中的潛在需求約4200億元人民幣,陪伴機器人在青年人羣中的潛在需求約5000億元人民幣。

2024年,人形機器人迎來了技術的革命性突破與產業的飛躍進展,這一年被譽爲“人形機器人覺醒之年”。全球主要科技巨頭如微軟、英偉達、亞馬遜、三星、騰訊、OpenAI、軟銀集團等紛紛投資人形機器人創業公司或直接進場研發。從特斯拉Optimus、波士頓動力Atlas到宇樹科技的G1、FigureAI的Figure02,各大企業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展開了激烈競爭。

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共發生69起融資事件,公佈的融資總額已超過110億元人民幣。

高盛在報告中預測稱,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達140萬臺,市場規模約380億美元。高盛預測,人形機器人最早應用到工廠的時間爲2024年~2027年,應用到消費市場的時間爲2028年~2031年。

對於機器人領域,國內政策層面的大力支持,也爲人形機器人行業打下了根基。工信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明確規劃發展藍圖,到2025 年,整機產品達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批量生產。到2027年,形成完備產業鏈供應鏈體系。(資料來源:招商證券)

此外,近日,多省市召開重要會議,提及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廣東省明確將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加快智算中心和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上海市提出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建設,培育壯大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可以說,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未來將是一片星辰大海等待開拓。

平安證券認爲,自特斯拉發佈人形機器人Optimus後,衆多企業紛紛加入競爭。工信部已發佈《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預示着人形機器人將成爲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又一顛覆性產品。近年來,國內外多家企業積極佈局人形機器人產業併發布相關產品,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浪潮正在開啓。

銀河證券研報稱,當前,中國正在大力推進智能製造與自動化,預計在未來幾年將持續推動這一市場的增長。根據麥肯錫的研究,到2030年,全球機器人產業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接近6000億美元,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將深刻改變各行各業,包括製造、物流、醫療和家居等領域。

華安證券認爲,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問世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分水嶺,未來將進入一個較長的發展紅利期,成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人形機器人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製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爲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產品。

機器人ETF(562500)一鍵佈局機器人板塊龍頭股,享受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