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爲何無法平息
(圖/路透)
俄烏戰爭即將屆滿一週年。然而,戰火造成雙方各有超過10萬名官兵傷亡,另外導致烏克蘭平民至少2萬人傷亡、1700萬人流離失所,和超過千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卻仍無平息的跡象。戰火之所以遲遲無法平息,主要原因之一,是短期內雙方都無法累積足夠的軍事力量,以便在戰場上達成政治領袖所設定的作戰目標。
就俄羅斯而言,在去年2月24日入侵作戰發動前,是希望在政治上能以一次大膽的軍事行動,迅速拿下基輔與哈爾基夫等主要城市並瓦解烏克蘭武裝部隊的抵抗意志,促使親西方的澤倫斯基政府流亡或垮臺,然後代之以親俄的政權;同時在過程中凸顯西方的無能爲力,使烏克蘭民衆對西方死心,確保烏克蘭在戰後能成爲俄羅斯的勢力範圍。
然而,當戰事發展不如莫斯科的預期,甚至俄軍被迫從基輔等地狼狽撤退,入侵作戰的主要政治目標註定無法達成;不願或不能認輸的莫斯科當局,就只能繼續緊抓併吞頓內茨克全境、盧甘斯克全境,與亞速海北岸至聶伯河一帶地區的作戰目標,至於黑海北岸則已放棄。但即便是這個「縮減版」的作戰目標,仍舊超過當前俄軍所能負荷的程度。
在去年2月24日入侵作戰發動前,俄軍地面部隊,包括陸軍28萬人與空降兵力4萬5000人,合計不到33萬人,實際進入烏克蘭的作戰部隊僅約15萬人;即便加上親俄民兵與其他輔助部隊,烏克蘭境內的俄軍地面部隊總數也不超過20萬人。
但根據烏克蘭國防部的說法,俄軍這些新編組的單位因爲新兵過多,遠遠不及在入侵作戰前期所消耗掉的部隊。反觀,烏克蘭武裝部隊在經過幾波動員後,烏克蘭正規軍兵力已達70萬,加上其他輔助部隊,武裝部隊總數已有百萬之衆。一言以蔽之,俄軍現有的實力與資源,短期內難以在戰場上達成政治領袖所設定的作戰目標。
至於烏克蘭的作戰目標,在基輔、烏克蘭東北部、哈爾基夫,乃至赫爾鬆等地俄軍相繼撤退後,澤倫斯基政府已多次宣示要將俄軍從烏克蘭全境逐出;這不僅包括戰前由親俄勢力所控制的部分頓內茨克與盧甘斯克地區,也包括2014年被俄軍佔領的克里米亞。但光靠烏克蘭自身的武裝部隊,想在短期內將俄軍逐出烏克蘭國境,恐怕也極爲困難。
因此,在俄烏雙方短期內都無法累積足夠的軍事力量,以在戰場上達成政治領袖所設定的作戰目標,外交上又找不到雙方都可接受之政治解決方案的情況下,雙方的戰火短期內難以平息。
或許要等到雙方都已精疲力竭時,纔有可能比照韓戰的模式,由雙方所派出的軍事代表簽署《停戰協定》,約定自某一時間點起立即停止敵對行動,並約定在協定生效後一定日期內交換戰俘,進入理論上仍處於戰爭狀態,實際上卻可能長時間無交戰行動的狀態。(作者爲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