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的國家又多了一個

歐盟就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爲期五年的反補貼稅舉行投票。最終投票結果是,法國、意大利等10個國家表示贊成,德國、匈牙利等五國表示反對,而包括西班牙、瑞典在內的12個國家投了棄權票。接下來,在11月4日前,歐盟委員會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作出終裁。

這次的投票結果讓馮德萊恩的皺紋又加深了不少。因爲,這次的正式投票結果與今年7月的“諮詢性”投票相比,反對的國家又增加了一個,而支持的國家,卻減少了兩個。其中,上次投了棄權票的德國,這次旗幟鮮明地投出了反對票,而上次投了贊成票的西班牙,也加入了棄權陣營。

德國和西班牙之所以改換陣營,是因爲它們都是歐盟內的汽車製造業大國。同時,西班牙還是歐洲最大的豬肉出口國,很容易成爲中歐貿易戰的一大受害者。

德國和西班牙的選擇,恰恰說明了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是爲了“保護歐盟汽車工業”的說法,完全就是徹頭徹尾的鬼話。實際上,就沒有任何一個汽車產業大國和汽車生產商會相信這種謊言。

德國國內對於加徵中國電動車關稅,一直持反對態度。道理很簡單,大衆和寶馬目前在中國生產電動車並銷往歐洲,一旦一旦加稅,他們就成了受害者。中國是大衆、寶馬、奔馳的最大單一市場,中國人一旦惱火了,搞出什麼“抵制”活動,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德國工業聯合會總幹事塔尼婭·格納已經發表聲明強調,德國工業界呼籲繼續談判,防止貿易衝突升級。

梅賽德斯-奔馳、大衆、寶馬公司紛紛發出反對的聲音,警告此舉可能引發貿易戰。

德國此次從棄權改爲反對,自然跟來自大企業的壓力有關。

10月2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明確表態,希望通過與中國進行談判以解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的爭端。

而匈牙利反對這一稅收政策,也是與國家利益密切相關,並非單單是“親華”之舉。匈牙利目前不僅和德國汽車產業深度綁定,與中國的合作也體量巨大。中國目前在匈牙利的投資高達76億歐元,佔匈牙利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58%,匈牙利不希望關稅破壞後續中國企業在匈牙利的投資。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4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反對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歐爾班表示,歐盟的決定,其實就是在限制自身的競爭力、增長和發展能力。歐盟所採取的做法正在對世界貿易構成巨大的威脅,並將極大影響匈牙利的出口導向型經濟。

同樣投下棄權票的瑞典生產沃爾沃汽車,其中24%都銷往中國,此外,沃爾沃還和吉利一起創辦了高端純電品牌“極星汽車”。

諷刺的是,極力推動歐盟實施對華制裁的國家,主要是那些不生產汽車的。

此次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及加徵關稅的重要推手是法國。

法國一直是對華進口電動汽車調查的主要支持者。早在2023年11月,法國就大力支持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稱中國車企從國家補貼中獲得不公平的收益,並向歐洲傾銷過剩產品。法國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也曾表示,如果中國對電動汽車的補貼“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歐洲必須能夠進行報復。”

而意大利則扮演了法國跟班的角色。意大利汽車品牌在中國並沒有獲得太多利益,在歐洲市場也競爭不過德系車,支持加徵關稅,正好可以打壓一下德國品牌,對意大利有好處。這點小心思早已被看得明明白白。

歐盟打壓中國電動汽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不僅是歐盟對美國遏制中國舉措的迴應,也反映了歐盟自身矛盾又矯情的心態,可謂是一言難盡。

當美國對中國電車徵收的100%關稅時,歐盟一方面希望通過關稅維持跨大西洋同盟的步調一致,一方面又擔心過高的關稅損害歐盟自身的利益,因此,多次對關稅徵收比例進行微調,一副小人嘴臉。

自工業革命起已經領先世界500年的歐洲,在面臨來自東方的挑戰的時候,還在努力維持着自己的面子。他們希望自己依然是領導者,爲此,歐盟希望自己能夠主導全球綠色規則制定權,讓中國的電動汽車遵循歐盟的規則和標準。

然而,當中國車企推出了四電機、驅動力分配、低成本四驅系統這些創新的時候,歐盟發現,歐洲車企最爲自信的驅動、底盤技術正在遭遇挑戰。他們擔心自己失去控制市場的話語權,於是,關稅大棒就成了他們最好的武器。

歐洲主導內燃機市場已經超過一個世紀,汽車行業對歐洲至關重要:該行業佔歐洲GDP的7%,佔所有就業崗位的6%。

然而,在汽車行業的電動革命來臨之際,歐洲迄今爲止尚未完全掌握汽車電池技術。歐洲汽車製造商的大部分利潤仍來源於內燃機汽車,許多企業甚至因生產研發成本過高已經放棄向電動汽車的轉型。在此背景下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目的之一就是爲本土電動汽車製造商趕超中國創造機遇。

目前,中國電動汽車的勢頭已經不可阻擋,中國電動車在歐盟的銷量滲透率從2019年的0.5%增長到了2023年的8.5%,增速可觀。據歐洲運輸與環境組織預測,這一數字將會在2027年達到20%。

中國電動汽車哪怕在歐洲的價格超過國內價格的一倍,比歐洲本土的電動車還是便宜一大截,歐洲消費者用腳投票,選的依然是中國製造。

同時,歐盟不得不考慮自己的環境目標。歐盟到2035年逐步淘汰內燃機的目標已經面臨挑戰。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額外關稅會令更多價格優惠的電動車推遲在歐洲的上市。如果消費者始終不買賬,歐盟的這一目標可能無法實現。

數據顯示,歐盟加關稅這招不僅沒遏制中國電車的發展,還把自己的電車市場給攪亂了。德國八月份電動汽車銷量暴跌70%。而法國作爲第二大電動汽車市場,交付量也下降了33%。

更可笑的是,在電動汽車沒人買的同時,燃油車的銷量也受到了影響。歐盟從銷售數據來看,2024年前八個月與去年同期相比,汽車銷量下降了200,000輛,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

爲了減少損失,汽車製造商飲鴆止渴,採取了提高價格的策略。20款最受歡迎的汽油動力車型爲例,價格已經上漲了大約10%。這或許能夠在短期內緩解企業的財務壓力,但價格的提高必然會進一步抑制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此外,歐盟還不得不面對來自中國的反制措施。目前,中國陸續對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塑料、豬肉、乳製品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之前法國認爲自己反正不賣汽車給中國,再怎麼制裁也制裁不到自己頭上。結果中方宣佈了對歐盟產的白蘭地干邑啓動反傾銷調查,導致法國西南部的酒類生產者開着拖拉機上街抗議,好不熱鬧。

歐盟還沒有看清楚,自身所面臨的困境,靠貿易戰手段是不可能解決的。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歐盟抵制過日本車,但如今,日本車已佔據了歐盟市場的13%的份額。

2012年,歐盟抵制過中國進口太陽能電池板,但如今,歐盟將近90%的太陽能電池板都是中國製造。

與其不願承認歐洲已經落後的事實,負隅頑抗,不如學學歐盟中的清醒者,例如德國,勇敢面對中國電動汽車的新技術,通過合作共贏的方式來提高自己。與此同時,學會獨立思考,擺脫美國的控制,也不失爲歐盟的進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