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東:烏鎮“第二個十年”的變與不變

來源:環球時報

隨着人工智能(AI)浪潮席捲全球,世界各大國與組織無不將目光聚焦在AI技術的發展與治理上。11月20日至22日,以“擁抱以人爲本、智能向善的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爲主題的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以下簡稱“烏鎮峰會”)隆重舉行。峰會圍繞AI技術創新與治理、賦能新質生產力等議題,旨在促進以AI爲代表的數字技術更好地造福人類。

進入第十一個年頭,烏鎮峰會已成爲觀察與討論中國和全球網絡進程的重要窗口與平臺。2014年烏鎮峰會的主題爲“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彼時人們關注的還是互聯網如何更好地將全球連接起來。幾乎所有的中美互聯網企業都在構思如何進入對方的市場,鮮有人能想象到美國將破壞這種繁榮。

技術在變,產業在變,話題在變,不變的是早在首屆大會便提出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始終如一。可以說,十一年來烏鎮峰會走過了移動互聯網的黃金時代,如今邁向智能時代的全新十年,世界正迎來AI的全面爆發,“古登堡時刻”就在當下。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抓住AI發展的機遇,也同樣擔憂AI的全球性風險。矛盾的是,人與人、數據與數據、國家與國家已通過技術前所未有地連接在一起,但也不得不面對前所未有的撕裂和傳統格局衝突。在新的超連接時代,如何找到各方和諧共處之道、重建大國間合作信任,依舊是時代的關鍵議題。

烏鎮峰會見證了技術、產業、社會和國際環境的急劇變化與革新。2014年,我們渴望與全球溝通;而今天,所有的溝通和話題已與全球同頻共振。網絡空間作爲全球開放一體化的複雜系統與基石,數字技術的側重點從人與人互聯的社會數字化,轉向更加全面聯結的全球數字化。全球圍繞AI發展與治理的聯動協作提升到了全新高度,也讓烏鎮峰會的全球視野與格局登上新高。

十年來,AI技術也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十年前,AI雖是科技巨頭的戰略方向,但對其應用場景的設想也不過集中在人臉識別、圖像處理和語言識別等特定場景。而今天,AI已是名副其實的通用目的技術,深度嵌入世界各國的社會各層面與各行各業。當年我們只顧得上考慮如何發展好AI,現在如何治理好AI、避免給人類帶來滅絕性風險,成爲全球最關注的熱點。

今天的全球AI治理進程可謂“行百里者半九十”。雖然世界各國形成了系統性的基本共識,各大全球組織和機構也發佈了相對一致的原則、規範和倡議,但真正全球性的有效機制和機構依然缺位,使這些共識和規範始終處於懸置狀態,無從落地。

AI治理最大的挑戰不在技術而在於人,AI最大的風險不在於智能而在於全球協作。與其他傳統治理一樣,AI治理的本質並不是AI自限制或技術防範,而是人的治理,是人對技術與社會的規範、對秩序與命運的掌控。AI武器化、AI犯罪等風險頻發,在應對現階段AI風險中大國合作更是關鍵。如果大國不能良好合作,人類社會將置身於巨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之下。

值得欣喜的是,中美兩國此前已建立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近期又首次達成人類應控制核武器的共識,表明了兩國在涉及全球安全的重大問題上仍願意尋求共識和合作的積極走向。

從“連接”到“共生”,從互聯到協同,技術的浪潮將重新定義社會與技術的邊界,推動全球責任與共識的重塑,爲人類命運共同體賦予了智能時代特性。十一年來,烏鎮變化的是技術,不變的是溝通合作的意願;變化的是國際環境,不變的是共同協作的發展路徑。期待各國共同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大勢,加快推動網絡空間創新發展、安全發展、普惠發展,攜手邁進更加美好的數字未來。(作者是浙江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烏鎮數字文明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