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氫儲”全裝備

來源:內蒙古日報

11月23日,明陽新能源智能製造產業園內,剛剛“走”下生產線的百米長風機葉片依次排列、整裝待發,即將被運往“沙戈荒”風光大基地“上崗”作業。

作爲全球最大的風機制造企業,明陽集團落戶包頭3年來,累計完成屬地化培育企業21家、外部引進企業9家,構建起創新研發引領的產業鏈體系,盡顯風電產業鏈“鏈主”風采。

今年5月,明陽集團與包頭市政府簽訂陸上裝備產業基地建設合作協議,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產值500億元規模的產業集羣,助力包頭打造千億級新能源高端裝備產業集羣。

串珠成鏈、聚鏈成羣、集羣成勢!立足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內蒙古一手抓開發建設、一手抓裝備製造,“風光氫儲”四大產業集羣和“呼包鄂通”四大裝備製造基地強勢崛起,內蒙古“風光氫儲”裝備製造全產業鏈基本形成。今年1—10月,全區新能源裝備製造項目完成投資962億元,同比增長45%。

串珠成鏈 目標鎖定“風光氫儲”

5月10日上午,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華燈璀璨,錫林郭勒能源裝備製造產業推進會在此舉行。會上發佈,2023年,錫林郭勒盟在新能源領域榮獲兩項“內蒙古首位”。第一項是新能源併網總規模、跨區域外送新能源電量等6個指標均居全區首位。第二項是風機主機企業實際產量達到658臺套,實現產值38億元,風機主機本地化採購率100%,居全區首位。

當前,錫林郭勒盟依託“全國少有的一類優質風光資源區”優勢,確立“新能源開發與裝備製造並舉”的方針,加快打造從整機生產到關鍵零部件協同、核心零部件配套的全產業鏈“組團”發展產業集羣。

錫林郭勒盟的探索,正是內蒙古堅持鏈式思維發展新能源產業的生動寫照。

北疆大地上,一處處基地、一座座工廠猶如一顆顆閃亮的明珠,串聯成活力四射的產業鏈條。聚焦“風光氫儲”4條重點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通堵點、補斷點、填空白,內蒙古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拔節生長。

呼和浩特中環產業園裡,內蒙古鑫環硅能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顆粒硅項目高速運轉的生產線上,一粒粒綠豆大小的顆粒硅源源不斷生產出來。“相較於棒狀硅,顆粒硅體積小、利用率高,生產過程電耗更低。”技術人員介紹。

匯聚金色陽光,生成綠色電能。作爲半導體單晶硅、新能源光伏單晶硅及相關配套產業的先進製造基地,中環產業園自2009年開始建設,已累計投資532億元,培育引進16家半導體和光伏行業知名企業,形成了年產半導體單晶晶體2500噸、光伏單晶晶體105吉瓦、光伏單晶晶片30吉瓦的規模。

招商引資是新能源產業的“源頭活水”。當下,聚焦強鏈、延鏈、補鏈,內蒙古通過產業鏈招商和綠電招商,持續擴大合作共贏“朋友圈”。“我們編制了風、光、氫、儲4條產業鏈全景圖和招商引資遠景圖,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爲重點,圈定98家核心企業作爲招商重點。”內蒙古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說。

瞄準“招大引強”,緊盯“招新引優”,遠景、明陽、天合、龍馬、隆基、晶澳、金風等30餘家新能源“鏈主”企業競相落戶內蒙古,形成風電整建制配套能力500萬千瓦,光伏組件供給能力3050萬千瓦,氫能裝備產能450臺套,儲能裝備產能200萬千瓦時。

聚鏈成羣 戰略佈局“呼包鄂通”

單晶爐整齊排列,提拉裝置不停旋轉,高純度多晶硅料被加熱熔化後,結晶成幾米高的單晶硅棒。這裡是包頭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二期車間,其生產原料來自“對門”的內蒙古通威高純晶硅有限公司。

在包頭市,晶硅光伏企業“門當戶對”的情況並不少見。同一個園區,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產品就地消納,突顯產業集聚效應。2023年,“世界綠色硅都”包頭市的晶硅光伏產業產值達到1200億元,集聚了通威、新特、協鑫、大全、雙良、弘元等10餘家光伏頭部企業,形成了從多晶硅、單晶硅到切片、電池片、組件的完整產業鏈,產業配套率由32%提高到55%。

打造“輻射三北、面向全國”的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內蒙古雄心勃勃、勢在必得。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通遼成爲戰略佈局重點。在呼和浩特,佈局光伏、氫能及儲能裝備製造項目;在包頭,佈局風電、光伏裝備製造項目;在鄂爾多斯,佈局氫能、儲能裝備製造項目;在通遼,佈局風電裝備製造項目。

建基地、延鏈條、育集羣,2023年,“呼包鄂通”4大基地在內蒙古“風光氫儲”裝備製造業產值中,佔比達80%。

通遼市科爾沁區蒙東(通遼)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年產20萬噸法蘭項目和年產200萬噸鑄鍛件項目建設鏖戰正酣。“這兩個項目不僅填補自治區空白,還將實現通遼風電裝備製造基地從塔筒、葉片、風電主機、風電機艙罩到鑄鍛件、法蘭等全部關鍵零部件的自主製造。”內蒙古龍馬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曲鋒增說。

鄂爾多斯蒙蘇經濟開發區零碳產業園,東西橫跨530米的遠景動力電池工廠,馬力全開生產磷酸鐵鋰電池。在“儲能賽道”競跑的鄂爾多斯,先後引進了遠景動力電池、華景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寶丰儲能電池等項目。到2025年,鄂爾多斯力爭實現儲能電站裝機容量佔新能源裝機容量10%以上的目標。

集羣成勢 大潮澎湃“向新攀高”

新能源產業發展壯大、集羣成勢。2023年,內蒙古新能源全產業鏈增加值同比增長16.1%,聚鏈成羣的新能源裝備製造業,當之無愧地成爲拉動自治區工業增長和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發佈“求賢令”,導入“賽馬制”。今年6月初,內蒙古科技廳公佈科技創新重大示範工程“揭榜掛帥”項目立項名單,在新能源、氫能、儲能、節能降碳等領域尋求技術突破,10個項目獲批實施。

引進“大院大所”,匯聚“最強智庫”。7月26日,鄂爾多斯新能源研究院正式啓動,圍繞綠色氫能、智慧能源、智能電動車輛和機器人,持續追蹤世界新能源及應用前沿技術。

以實施科技“突圍”行動爲契機,內蒙古聚焦“風光氫儲”全裝備加大創新力度,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齒輪箱是風機的“心臟”,是決定風機可靠性的核心部件。9月26日,遠景達茂旗智能風機與齒輪箱複合工廠首臺產品在包頭達茂零碳園區下線,標誌着內蒙古首個大兆瓦自研自制自用的高新智能齒輪箱項目成功投產。

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固態儲氫系統示範裝置”引人注目。“這是一項填補市場空白的技術。相比其他儲氫裝置,固態儲氫裝置安全性更高,同體積下密度更大,是氣態儲氫的3倍到5倍,可廣泛應用於加氫站、工業氫回收、重卡等用氫領域。”中心總經理劉威介紹。

創新突破帶動整體躍升,創新驅動開闢全新賽道,內蒙古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含“新”量更高、含“質”量更足。今年前三季度,全區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8%,高技術製造業在去年同期增長20%的高基期上繼續增長31.6%,新能源裝備製造業的引領作用功不可沒。

以新能源帶動新工業,以先進製造業帶動新型工業化,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這是內蒙古在“雙碳”背景下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必然選擇。內蒙古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總經濟師司詠梅認爲,當前,內蒙古新能源裝備製造業發展態勢良好,但也有成長的煩惱,比如部分領域產業層次偏低、產業鏈條不完整、市場競爭力較弱。因此,必須進一步補齊短板,統籌產業基礎、區位條件、資源特點等因素,加快建設培育更多“鏈主”企業和配套“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動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健康發展。

亮麗北疆,以新能源產業爲引領,逐“綠”前行的發展大潮澎湃洶涌、氣象萬千。(記者 許曉嵐 高慧 康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