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失和導致孩子恐婚:寧願先放棄,也不要再被拋棄
我不是一開始就選擇不婚的。
由單親父母扶養長大的孩子,如果沒有刻意引導、舒緩,其實對於組建家庭,是既渴望又怕受到傷害的。
不管父母是什麼原因分開,在那一刻,年幼的我們沒有任何能力,去阻止事情的發生,對孩子來說,就是雙親其中一方突然缺席了,從原本的親暱共住,變成不往來或少少見一次,好不容易相聚了卻還綁手綁腳、行禮如儀,這樣的疏離,會讓孩子產生「被拋棄」的感覺。
通常這些陰影,要等到孩子長大後,真正面對選擇的時候,纔會從記憶深處鑽出來,攪亂自己的思考與選擇。
比起在雙親互愛中成長的孩子,我們似乎害怕幸福太短暫,不是不想愛人與被愛,而是存在心底的恐懼被喚醒,「現在這麼開心,如果爲了結婚畫了押,會不會反而變調呢?」這個念頭一浮起,就是焦慮鐘擺晃不停的開始。
「我們會永遠幸福嗎?跟對方會白首偕老嗎?」正在煩惱這一句的時候,下一句又緊接地衝了出來:「如果沒接受,我還有其他機會嗎?」或許,有人說這是杞人憂天,但這其實是創傷後的痕跡,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的心痛。
有如孩提時期,父母的關係瞬轉直下,我們擔心着,自己與另一半的感情,會不會因爲完成婚約,而喪失共同人生目標?若是分離,就怕孩子復刻當年的自己,被迫早熟,成爲照顧弟妹的「小爸爸」、「小媽媽」,喪失了人家口中的「童年歡樂」?
「好不容易撐過來了,還要再一次嗎?」雖然這些都是尚未成真的事情,但就是因爲該死的還沒發生,所以相較於父母分手時,我們的無能爲力,現在纔會更想要預防悲劇重演。
寧願先放棄,也不要再被拋棄。
於是,在愛情的關卡上,我們顯得特別傲嬌、扭捏,對另一半,總是用各種情境去試探,這在在反射出當事人內心對於婚姻的不安,說穿了,在婚姻這塊,我們就是特別謹慎,於是顯得裹足不前。
★ 我是不婚媽媽「焦糖綠玫瑰」,唱片線記者出身,現職專欄作家。從小在傳統菁英教育之下成長,心思細膩敏感的我,如何邊工作、邊教養那精力旺盛的牡羊女兒DAHLIA呢?期待與您分享我的堅持:「焦糖綠玫瑰caramelgreen」粉絲團、「焦糖綠。玫瑰caramelgreen」部落格。
您有滿腹媽媽經、爸爸經想大聲說出來嗎?《ETtoday新聞雲》親子版歡迎您來分享育兒心得,灌溉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來稿請寄「parenting@ettoday.net.tw」,並請註明「個人簡介」。本報保留篩選、修改權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更多孕兒、婆媳、婚姻相關話題(報喜文、集氣文、抱怨文等),歡迎加入「歐膩的育兒媽媽經~姐就是要碎碎念」臉書社團一起交流討論,也歡迎大家秀出任何寶寶照、懷孕照、個人美照跟臉友分享。★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