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郭臺銘被起訴!索賠10億!30年老員工心寒?
因一筆未實踐的獎勵合約,曾被視爲是鴻海創辦人郭臺銘的重要得力助手、已退休的鴻海副總裁、前夏普(Sharp)會長戴正吳,一狀將前老闆郭臺銘及鴻海告上法院,狀告的原因系因戴正吳稱他在2016年至2022年期間擔任夏普的CEO期間,沒有得到適當的報酬,希望鴻海和郭臺銘依約支付超過10億元新臺幣的獎勵和獎金。
鴻海科技集團20日表示,關於本案,本公司基於合法合規精神,一切依法辦理。
據臺媒報道,上週新北地方法院,傳出一則勞工求償民事訴訟,事涉三方大有來頭。被告的兩方,分別是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以及創辦人郭臺銘,提告的一方則是已退休的前鴻海集團副總裁、前日本夏普會長(董事長)戴正吳,要求鴻海給付超10億元新臺幣(約合303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2億元)。
由於屬於戴正吳提告,屬於勞資糾紛,法官按照正常程序,都會先讓此案進入強制調解期,法院會給勞資雙方4個月的調解期,「如果在期限內調解成功,就能結案,調解失敗纔會進入訴訟程序。」法界人士分析。
據報導,郭臺銘於2016年斥資3,888億日元(摺合新臺幣約819億元)入主日本夏普,郭臺銘爲振興這家百年品牌,當時欽點集團副總裁戴正吳擔任夏普社長,同時爲激勵戴正吳儘速重振夏普,雙方簽下超過10億元的激勵獎金合約,只要戴正吳能在合約內,完成讓夏普重返東證一部等條件,鴻海就會依約支付一定數額的鴻海股票給戴正吳當獎勵金。
戴正吳不負衆望,歷經1年3個月的努力,順利讓虧損的夏普從負轉正獲利,還重返東證一部,直到2023年,戴正吳功成身退,返臺後退休並漸漸淡出業界。不過,去年12月底,戴正吳突然出手委託律師向新北地院遞狀,提起民事訴訟,要求鴻海與郭臺銘履行當年雙方簽訂獎勵合約。
令人玩味的是,戴正吳提起民事訴訟的對象,竟是鴻海與郭臺銘,而非現任董座劉揚偉?
對此,法界人士分析,雖然合約是鴻海要給付獎勵金給戴正吳,但與戴正吳簽約的對象,是時任鴻海董座的郭臺銘,與現任董座劉揚偉並無任何關聯,在追討訴訟過程中,必須要得到郭臺銘的認可,纔有理由強制鴻海給付。「不過站在郭董(郭臺銘)的立場,都退休交棒幾年了,這種事本來就該當家者處理,怎麼會跟他有關。」知情人士說
但這對劉揚偉來說無異是燙手山芋,「這份合約並非劉揚偉跟戴正吳簽訂,況且鴻海是上市公司,這種高額的獎勵金給付,需要經過董事會同意認可,加上戴正吳退休時,夏普正陷入大虧,還拖累到鴻海母公司,想讓董事會通過並不容易。」一位業內人士以公司治理角度分析說。
戴正吳在富士康工作了近40年,於2022年退休。幾十年來,戴正吳一直是郭臺銘身邊最值得信賴的人物之一,領導着爲任天堂和索尼等日本客戶提供服務的關鍵業務。信奉「少說多做」哲學的戴正吳,律己甚嚴,相當重視紀律與執行力,在鴻海內部還有「成本先生」的尊稱,因爲他善於拆解成本結構,從微利中再擠出獲利。
戴正吳在1986年加入鴻海,隨着郭臺銘開疆闢土,在主導鴻海旗下消費電子事業羣時期,戴正吳拿下索尼遊戲機訂單,建立戰功。2004年,戴正吳獲郭臺銘提拔,擔任鴻海集團副總裁。
鴻海集團2016年3月透過轉投資入主日本夏普(Sharp),5月夏普董事會通過戴正吳擔任夏普社長,成爲夏普百年來首位中國臺灣人社長。2020年5月,戴正吳交棒夏普社長、轉任夏普會長及執行長。2022年2月,戴正吳交棒夏普執行長一職,由常務執行董事吳柏勳升任執行長。
在戴正吳擔任夏普CEO兼董事長期間,夏普於2017年12月重返東京證券交易所一部。該公司在截至2018年3月的財年中,四年來首次實現淨利潤。
夏普2022財年淨虧損2600億日元(16.6億美元),在經歷兩年虧損後,夏普社長兼CEO吳柏勳辭任,2024年6月劉揚偉接任夏普董事長,並主導夏普轉型。夏普去年12月表示,將以1000億日元的價格將堺LCD工廠的部分土地和設施出售給軟銀,雙方合作建立AI數據中心。劉揚偉表示,夏普將逐步出售其所有制造設施,並轉變爲一家輕資產、以品牌爲中心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