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更加主動地融入西部發展大局”

編者按

昔日“孔雀東南飛”,今朝“俊才西部棲”!

去年12月23日本報刊出長篇報道《紮根西部,新時代學子這樣選擇!》迄今已刊出連續報道52篇。2月20日,我們推出《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欄目,將這一主題繼續向縱深拓展。

希望更多的人去關注西部,希望大家都能傾力支持西部,懇望更多的政策去助力西部……西部是廣袤的,至今也還有瀚海荒漠,你我他的付出,可能只是一滴水、一抔土,但是,有了越積越厚的沃土,有了滴水匯成的清流,何愁大地不蔥蘢一片?!

【連續報道·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

“我曾多次到祖國的大西北調研,深切感受到近年來這片土地的日新月異。”談起今天的西部,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委員感觸頗深,“發展越快,越需要更多人才支撐,這對高校育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倪閩景看來,要想讓人才與西部“供需適配”,高校就應深挖區域資源優勢,推動學科與地方產業精準對接,“例如,西藏有豐富的高原植物種類,四川自貢有獨特的鹽滷資源,可圍繞各自特色打造優勢專業。還可以利用西部交通的改善與信息網絡的升級引入東部優質課程資源,提高教育質量”。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馬東平委員對此深表贊同。她舉例道:“地處甘南的甘肅民族師範學院可以開設犛牛飼養、畜牧、奶製品加工等高原特色專業;在小語種教學方面有一定基礎的臨夏現代職業學院,可緊扣共建‘一帶一路’設置語言學、商貿等相關專業,滿足地方發展需求。”

“交叉學科建設十分關鍵。比方說,可以將信息技術與農業、生態保護相結合,設置智慧農業、生態大數據等新興學科,爲西部培養更多複合型人才。”山西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副院長雙少敏代表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她注重的另一點是,高校應深化與地方政府、企業的合作。“實施‘訂單式’培養、強化實習實訓、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用好這些舉措,高校才能培養出適應性更強的專業人才,助力西部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西部教學科研一線奮鬥三十八載,宜賓學院四川省油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魏琴代表敏銳地觀察到,很多學校的教學方案中,對新工科要求學生具備的“創新性”“工程化”等產業素養體現較少。

“未來,我們要完善‘教學—研究—工程—創新’協作機制,爲西部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產業人才。”魏琴告訴記者。

“要提升高校服務西部的能力,必須加大對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的支持力度,同時主動對接西部需求,建立分層分類、更加精準的教育對口支援機制。”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代表表示,“高校更加主動地融入西部發展大局,必將爲這片熱土注入蓬勃活力、增添無限生機!”

記者唐芊爾、張亞雄、楊雪丹、劉巖

責任編輯:宗成賢

來源: 光明日報